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于自主学习的交互式教学模型建构

发布时间:2019-10-23 04:15
【摘要】:自主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能动性等方面的能力。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教”向“学”的转移,即“教师主导教学”向“学生主导学习”转移,而基于自主学习的交互式教学模型正是在此前提下建构的。围绕该模型的建构,展开了如下三大问题的探讨:(1)基于自主学习的交互式教学模型的支撑理论有哪些,以及模型建构的基础是什么?(2)在“自主学习(以学定教)”纽带作用下建构的交互式的学生学习模型与教师教学模型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3)建构的基于自主学习的交互式教学模型是否有效?其中第一个问题为前提性问题,第二个问题为核心问题,第三个问题实证性问题。本文借助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实验等方法开展了一下研究。 1.基于自主学习的交互式教学模型建构的基础 早在20世纪80年代,班杜拉就提出了学习是个体、行为、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后续的自我调节理论。90年代,齐莫曼继承并发展了自主学习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并提出了自主学习循环模型。该模型不仅强调自主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作出主动调控和调节,而且还要基于外部反馈对学习的外在表现和学习环境作出主动监控和调节。国内,庞维国老师将齐莫曼的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论引入,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及借鉴,提出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探究自主学习。在此认识基础上,庞教授建构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一般流程,最后他用教学实验证明了他所建构的自主学习教学指导一般流程的有效性、可行性和指导性。为本研究后续的模型建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基于自主学习的交互式教学模型的基本构成 本研究借鉴了庞维国老师建构的自主学习教学指导一般流程,在此基础上增加“层级学习”,建构了基于自主学习的交互式教学模型,它包括学生的学习模型和教师的教学模刑两个部分。整体观之,模型经历由低到高的基础达标层、知能提升层和探究拓展层的这三个层级的递进式发展,且在每一层级学习结束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继续学习下个层级或跳出循环结束这一知识主题的学习,进入下一知识主题的学习。部分观之,在学生的学习模刑中,每一层级都有三个循环回路,即预设了三类不同学情的学习活动开展路径。在教师的教学模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每个学习层级遇到的障碍而提供“掌握学习”、“支架式教学”、“顿悟学习”、三类不同的教学指导,而且在这三类不同的教学指导中,又包含了三个不同程度的教师帮助。这样的层层细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具体指导教师怎么引导、启发、反馈、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3.基于自主学习的交互式教学模型的教学实验 根据建构的基于自主学习的交互式教学模型,拿出初中数学二年级下册·止方形·教学设计。以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为第一层级,以正方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的学习为第二层级,以止方形概念、性质和判定的综合拓展应用的学习为第三层级。选取重庆市北部新区经开育才中学初中二年级3班学生为实验组,4班学生为控制组,以基于自主学习的交互式教学模型为自变量,以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综合能力为一级因变量,以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为二级因变量,以数学为实验科目,实施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2 孟威佳,李晓东;自我调控学习———面向21世纪的学习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01期

3 叶平;教学模式:从“广播式”向“交互式”演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庞维国;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3期

5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6 罗红;吕志革;;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年03期

7 王芳芳;徐学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分层指导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8 扶长青;;自主学习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9 何基生;何巧艳;;国外导向型自主学习研究述论[J];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10 韩清林;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琦;教师自主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丹;青少年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点及脑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丁彪;企业领导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付桂芳;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4年

7 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相应教学行为的评价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王婷婷;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的动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斌荣;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耿红玲;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纪海英;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立娥;中学教师对课堂自主学习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宋瑛;数学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秀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曲苒;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波;运用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提高高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徐九延;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袁顶国;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51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51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