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儿童同伴尊重的发展及社交领导性的影响:三年追踪

发布时间:2019-10-23 04:58
【摘要】:对285名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儿童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追踪调查,分析了儿童同伴尊重发展趋势及其在群体间的差异,探讨了社交领导性在儿童同伴尊重发展中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童年中后期儿童与同伴之间的获得尊重与表现尊重具有显著增长趋势;(2)三年间女孩的表现尊重均高于男孩但增长速度无差异;女孩的获得尊重增长速度高于男孩;(3)儿童的社交领导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同伴尊重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Counseling Educational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1&ZD15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8JAXLX007)的资助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利文,陈会昌;尊重的心理学本质与内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8期

2 辛自强,孙汉银,刘丙元,池丽萍;青少年社会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3 张春妹;邹泓;侯珂;;小学儿童尊重行为与人格、班级环境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4 王蕾;小学儿童向社会行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4期

5 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6 张春妹,周宗奎,Yeh Hsueh;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7 周宗奎;张春妹;Yeh H sueh;;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与同伴关系[J];心理学报;2006年02期

8 赵冬梅;周宗奎;孙晓军;Yeh Hsueh;Robert Cohen;;小学儿童互选友谊的发展趋势及攻击行为的影响:3年追踪研究[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万晶晶;初中生友谊发展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闯;中学生尊重观念的发展及与友谊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推己及人与角色扮演——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王永德;汉语语法习得异同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张路红;在游戏中成长——试论居住区儿童游戏环境设计[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4 罗小华;;内容图式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徐金玉;;试论相似论与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6 管勇;马丽;;文学意象的接受心理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8 杨光艳;张哲华;;同伴接纳、友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探微[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9 陈华;;高校德育中的讨论法教学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联社;试论影响图书分类认知的因素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夏雪;;家庭及教师特征与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关系——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经验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董务刚;;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建明;朱亚宗;;爱因斯坦与皮亚杰认识论思想之比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赵汝梅;;“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对新课程改革下有效教学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赵士辉;;食品行业道德的功能及其与食品安全法的关系[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6 刘雪莲;;浅谈农村幼儿自信心的培养[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及其生态学诠释[D];吉林大学;2011年

7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10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年晶;儿童忽视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发军;农村学业不良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现状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红;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云;构建《哈利·波特》第二世界的细节描写艺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金建军;合作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实训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0年

7 孙政庭;高中学校开展自主性学生活动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伟;初中生网络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婷;新疆某医学院校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10 路晨菲;当代中国高校爱情教育内容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马艳;实施“尊重”教育 叩响“特色”之门[J];北京教育;1999年01期

3 崔广孝;“尊重”教育──德育的一个新思路[J];北京教育;1996年04期

4 陈国柱,舒伟建;论社会变革与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形成[J];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5 骆一,戴冰,张惠;关于宽恕的人格因素的初步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周晖,钮丽丽,邹泓;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7 王美芳,张文新;中小学中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2期

8 方晓义,郑宇,林丹华;友伴关系与中学生的吸烟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2期

9 李文道,邹泓,赵霞;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10 ;青少年同伴关系网络结构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万晶晶;初中生友谊发展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谭雪晴;童年中期关系攻击行为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51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51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