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埃吕尔技术哲学思想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2 23:51
【摘要】:技术进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尔是当代技术哲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埃吕尔认为技术可以作为效率手段、人工环境或技术系统,而技术进步则是从传统社会到技术社会,再到技术系统,经历了从关注个体进步到整体进步的转变。埃吕尔的技术哲学思想为我们理解技术的不可逆性和普遍性对教育影响的必然,以及教育中的"效率"追求,技术化了的人,人的主动性的丧失等对教育影响的实然,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研究视角。从技术对教育影响的应然性来看,教育要回到人,回到过程,回到生活,回到终身学习,回到教育的本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政涛;;生命自觉与教育学自觉[J];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汪杨;;新文化运动的地域展开——以安徽地区的书、报、刊等媒介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任云仙,牛杰;清末报刊评论与中国外交论析[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5 赵文;;九一八事变前《生活》周刊对日本侵华的认识及其抵御主张[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6 叶甲生;;略论中国网络版权立法的现状及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李斌;;第三网络社会与新“差序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刘玉龙;王赛楠;;透过公平本质看我国城乡贫富差距成因[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9 张秀燕;;基于3DS MAX的网络虚拟建筑场景漫游实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10 林婷;权威与秩序——对于中间组织缺失与整合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进华;;“九一八事变”前马克思主义在东北传播的文字媒介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进华;;20世纪初在黑龙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电子媒介[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秦国柱;;论移动数字时代广东社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王永盛;;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斌;;网络民主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刘体斌;;三网融合双向进入最优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海波;;IPTV应用综述[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9 陈国权;王勤;;论社会公正与政府的公共性[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10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10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利天;;生命领会和精神自觉——中西马哲学会通的辩证本体基础[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伟;;从技术系统视角审视教育技术[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595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95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e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