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于共享心智模型的虚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4:02

  本文关键词:基于共享心智模型的虚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网络学习模式自诞生以来,以其方便快捷、资源丰富、无时空限制等优点,逐渐受到众多学习者的青睐。但网络学习存在学习者时空分离、相互间缺乏了解和信任、学习氛围不高等缺点,使得教育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克服网络学习的弊端,最大化的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笔者认为:将有着共同学习任务的学习者组织起来,以网络为载体,组建分工明确、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的虚拟学习团队,不仅能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共享,还能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直以来,虚拟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领域和管理领域,教育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团队研究中,共享心智模型的提出,为我们理解不同团队间的绩效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据此,本研究试图将共享心智模型概念引入到虚拟学习团队中,将共享心智模型看做是影响虚拟学习团队学习的过程变量,并结合影响虚拟学习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种种因素,构建出基于共享心智模型的虚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 此外,为验证所建过程模型的有效性,笔者以《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组建了研究生虚拟学习团队,自团队组建到团队解散的过程中,跟踪观察各团队的进展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模型中的假设进行了验证,最终提出了修正后的基于共享心智模型的虚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模型。 本研究共分六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相关研究基础。该部分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虚拟学习团队的概念、特征、知识共享的障碍,共享心智模型的概念、测量及作用,以及二者的研究现状。 第三,虚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模型的构建。该部分在借鉴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共享心智模型的两种类型、五类影响因素与虚拟学习团队效能三者间的关系,提出了9条研究假设,以此构建了基于共享心智模型的虚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模型,并做了简单阐述。 第四,基于《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虚拟学习团队实证研究。该部分主要是对本实证研究中组建的虚拟学习团队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团队组建、团队学习和团队成果。 第五,分析与讨论。为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本研究设计了虚拟学习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及团队效能调查问卷,并采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信度与效度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最终根据假设检验的结果,对之前构建的过程模型进行了修正。 第六,全文总结与展望。该部分主要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分析了研究局限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虚拟学习团队 共享心智模型 学习过程模型 百会项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12-14
  • 1.2.1 研究内容12-13
  • 1.2.2 研究方法13-14
  • 2 相关研究基础14-22
  • 2.1 虚拟学习团队14-15
  • 2.1.1 虚拟学习团队的概念及特征14-15
  • 2.1.2 虚拟学习团队知识共享及其存在的障碍15
  • 2.2 共享心智模型15-17
  • 2.2.1 共享心智模型的概念15-16
  • 2.2.2 共享心智模型的测量16-17
  • 2.2.3 共享心智模型的作用17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2
  • 2.3.1 虚拟学习团队国内外研究现状17-20
  • 2.3.2 共享心智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20-22
  • 3 虚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模型的构建22-31
  • 3.1 共享心智模型与虚拟学习团队效能22-23
  • 3.1.1 团队作业模型与团队互动模型22-23
  • 3.1.2 两类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效能23
  • 3.2 虚拟学习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影响因素23-26
  • 3.2.1 团队任务和团队管理主要影响团队作业模型24-25
  • 3.2.2 团队成员和团队过程主要影响团队互动模型25
  • 3.2.3 学习支持影响整个共享心智模型25-26
  • 3.3 基于共享心智模型的虚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模型26-31
  • 3.3.1 输入27
  • 3.3.2 共享心智模型的形成与发展27-30
  • 3.3.3 输出30-31
  • 4 基于《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虚拟学习团队实证研究31-42
  • 4.1 团队组建31-34
  • 4.1.1 虚拟学习团队组建思路31-32
  • 4.1.2 虚拟学习团队组建实例32-34
  • 4.2 团队学习34-40
  • 4.2.1 团队作业模型的形成与发展34-37
  • 4.2.2 团队互动模型的形成与发展37-40
  • 4.3 团队成果40-42
  • 5 分析与讨论42-50
  • 5.1 问卷设计及统计方法42-43
  • 5.2 信度与效度分析43-46
  • 5.2.1 共享心智模型的信度与效度分析43-44
  • 5.2.2 共享心智模型影响因素的信度与效度分析44-45
  • 5.2.3 团队效能的信度与效度分析45-46
  • 5.3 假设检验46-48
  • 5.3.1 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效能的相关性分析47
  • 5.3.2 共享心智模型各影响因素与两类共享心智模型的相关性分析47-48
  • 5.4 研究结果及模型修正48-50
  • 5.4.1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48-49
  • 5.4.2 研究模型修正49-50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50-52
  • 6.1 研究结论50
  • 6.2 研究局限50-51
  • 6.3 研究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叶文;褚建勋;汤书昆;;学习型组织中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2009年05期

2 施杨;李南;;团队有效沟通与共享心智模式的构建[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1期

3 王颖;彭灿;;知识异质性与研发团队知识创新绩效——以共享心智模型为中介变量[J];情报杂志;2011年01期

4 赵文军;谢守美;;虚拟团队中的知识共享动因探析[J];情报杂志;2011年07期

5 何贵兵;杨琼;;共享心理模型的测量[J];人类工效学;2006年04期

6 龚志周,王重鸣;虚拟团队理论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7 武欣,吴志明;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影响因素与效果[J];心理学报;2005年04期

8 金杨华;王重鸣;杨正宇;;虚拟团队共享心理模型与团队效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6年02期

9 白新文;王二平;周莹;马达飞;任婧;;团队作业与团队互动两类共享心智模型的发展特征[J];心理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飞;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芸芸;软件项目团队信任和冲突对共享心智模型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一菲;领导风格与团队人格特征对共享心智模型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共享心智模型的虚拟学习团队学习过程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9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0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