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测评

发布时间:2017-03-21 16:04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测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将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定义为教师对教学活动中蕴涵的伦理价值与潜在的伦理问题的领悟和解释能力,主要探究了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的测评,同时兼及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伦理内容、伦理认识、伦理实践自评和教师教学伦理践行度问题的探讨,共包含三个分研究。 研究一,在对以往文献资料梳理以及专家评定的基础上,将教师教学伦理内容区分为指向学生和指向自身两类。其中指向学生的包含关爱、公正、宽恕和尊重4个方面,指向教师自身的包含律己、责任心和上进心3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问卷,,以及相应的伦理认识和行为实践问卷。研究二,运用所编问卷对322名在职教师的伦理敏感性,伦理认知、行为实践和伦理践行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且对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伦理认识和实践自评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了探索和分析。研究三,在调查问卷的情境中提取相应的伦理行为表现,形成实验材料,收集在职教师和师范生伦理敏感性的反应时和眼动指征。三项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果。 (1)自编的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问卷、伦理认识问卷和伦理实践自评问卷均符合测量学标准,且相关教学伦理内容有效地区分为指向自身和指向学生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 (2)与指向学生的伦理内容相比,教师对指向自身的伦理内容的敏感性、伦理认识和伦理实践自评更高,伦理践行度更低。 (3)相较于没有师范教育背景的教师,有师范教育背景的教师对指向自身的伦理内容敏感性更高;相较于老教师,新教师对指向学生的伦理内容敏感性更高,而伦理认识、伦理实践自评及伦理践行度各方面却更低。 (4)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是通过影响教师的伦理认识影响其伦理实践自评的。 (5)相较于对指向学生的伦理内容,教师对指向自身的伦理内容的相对反应时更短,注视频率更低;相较于负性材料,教师对正性材料的反应时更短,注视频率更低。 (6)教师在对指向学生的正性刺激作出判断时的反应时能够较好地预测指向学生的伦理敏感性的程度;教师对指向自身的负性材料的相对注视频率、相对眼跳频率和相对瞳孔直径均能较好地预测指向自身的伦理敏感性得分,并且教师对指向自身的负性材料的相对瞳孔直径也能较好地预测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的问卷总分。 本研究丰富了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的研究内容,探索了教师教学伦理行为的产生路径,并且通过实验研究提供了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测评的新路经。研究结果也为教师教育、教师的职业伦理培养等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伦理敏感性 中小学教师 伦理认识 伦理实践 伦理践行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9;G63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0-30
  • 1 引言10
  • 2 教学伦理研究概述10-16
  • 2.1 概念界定10-11
  • 2.2 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内容11-15
  • 2.3 小结15-16
  • 3 伦理敏感性研究概述16-24
  • 3.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6-17
  • 3.2 伦理敏感性测评研究的发展17-24
  • 3.3 小结24
  • 4 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研究概述24-26
  • 4.1 概念界定24
  • 4.2 相关研究24-26
  • 4.3 小结26
  • 5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思26-30
  • 5.1 问题的提出26-27
  • 5.2 研究的构思、内容与假设27-28
  • 5.3 研究的意义28-30
  • 5.3.1 理论意义28-29
  • 5.3.2 实践意义29-30
  • 第二章 研究部分30-74
  • 研究一 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问卷的编制30-42
  • 1 引言30-31
  • 2 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问卷的编制31-36
  • 2.1 教学伦理情境片段的编撰和评定31-34
  • 2.2 教学伦理敏感性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34-36
  • 2.2.1 教学伦理敏感性问卷的信度分析34
  • 2.2.2 教学伦理敏感性问卷的效度分析34-36
  • 3 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认识和实践自评问卷的编制36-40
  • 3.1 教学伦理认识和实践自评项目的确定36-37
  • 3.2 教学伦理认识和实践自评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37-40
  • 3.2.1 教学伦理认识和实践自评问卷的信度分析37
  • 3.2.2 教学伦理认识和实践自评问卷的效度分析37-40
  • 4 讨论40-41
  • 4.1 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问卷的结构与问卷特点40
  • 4.2 教师教学伦理问卷的心理测量学特征40-41
  • 5 小结41-42
  • 研究二 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及相关特征42-61
  • 1 引言42-43
  • 2 方法43-44
  • 2.1 被试43-44
  • 2.2 研究工具44
  • 2.3 研究程序44
  • 2.4 数据分析44
  • 3 结果44-58
  • 3.1 被试的教学伦理敏感性44-47
  • 3.2 被试的教学伦理认识、实践自评和伦理践行度47-56
  • 3.3 被试教学伦理敏感性与其伦理认识和实践自评的关系56-58
  • 4 讨论58-60
  • 4.1 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情况58-59
  • 4.2 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的践行度情况59-60
  • 4.3 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与其伦理认识、实践自评的关系60
  • 5 小结60-61
  • 研究三 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的其它测评指标探测61-74
  • 1 引言61
  • 2 方法61-64
  • 2.1 被试61-62
  • 2.2 实验仪器62
  • 2.3 研究材料62-63
  • 2.4 实验设计及程序63-64
  • 2.5 数据分析64
  • 3 结果64-71
  • 3.1 反应时的测试结果64-66
  • 3.1.1 被试反应时的描述性统计64
  • 3.1.2 被试对不同刺激材料的反应情况64-66
  • 3.2 眼动实验结果66-71
  • 3.2.1 被试眼动指征的描述性统计66
  • 3.2.2 被试对不同刺激材料的眼动反应66-71
  • 4 讨论71-73
  • 4.1 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在反应时和眼动指征上的表现71-72
  • 4.2 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反应时和眼动指征对教学伦理敏感性的预测72-73
  • 4.3 教学伦理敏感性高的教师对伦理内容的聚焦性关注73
  • 5 小结73-74
  •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74-79
  • 1 关于研究结果的总讨论74-76
  • 1.1 关于教师教学伦理的内容74-75
  • 1.2 关于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的测评方式75-76
  • 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76-77
  • 2.1 研究的创新点76
  • 2.2 研究的不足76-77
  • 3 总结论77-78
  • 4 研究展望78-79
  • 4.1 对伦理敏感性测评问卷的完善78
  • 4.2 对伦理敏感性测评研究对象的拓展78
  • 4.3 伦理敏感性反应时和眼动指征的验证和丰富78-79
  • 参考文献79-82
  • 附录82-9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4-95
  • 致谢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巧明;崔焕娟;;大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因素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3期

2 杨晓峰;;当代教学伦理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11年06期

3 程德华;;高校辅导员师德心理结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苏富忠;道德的自觉行为观[J];齐鲁学刊;1999年02期

5 安茜;;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问卷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7期

6 廖凤林;陈宁;;高校师德状况调查表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1期

7 唐芳贵;岑国桢;;关于德性践行度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8 热西丹·肉孜;张洁英;吕真;余运奇;;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19期

9 施霄霞;郑信军;;儿童即时加工道德情境图片的眼动特征[J];心理科学;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胡斌武;课堂教学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强;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测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9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7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