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于网络的课堂辅助式专家点播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5-11 19:17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不同的网络学习系统孕育而生,这也大大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进程,,也使得现在的教育更加注重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其中众多的有关学习系统的开发中,答疑系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是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无论学习的形式如何变化,答疑对于学习活动来说始终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及时、有效地获得解答是学生对于答疑环节的基本需求,在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中,面对面的交流保证了答疑的及时性,相对固定的班级教学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从而也保证了答疑的有效性。但当教师和学生发生分离,或因其它因素限制了面对面答疑的机会时,我们又怎样解决及时有效的答疑问题呢?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媒介。 本文针对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辅导不足的情况,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选择《基于网络课堂辅助式专家答疑系统》为课题,系统地论述了该答疑系统的相关概念界定,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并从开发环境的选择、系统功能设计与解析以及系统的技术实现和运行状况测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系统的开发过程,论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揭示了教学软件开发的一般方法。其中: 前言 是对作者选题的初衷及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的总体概述 第一章 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第二章 系统的整体设计理念和思路分析 第三章 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案及实现功能简介 第四章 介绍系统运行和测试情况 第五章 对本系统的研发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图文】:

网络结构图,答疑系统,资源,教育知识


学位论文:基于网络的课堂辅助式专家点播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和其他在线用户进行实时交流,获得问题的求解。该功能模块的设置可以使需答疑的用户得到及时的回答,提高系统的实时交互性。5、相关链接模块网络答疑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发挥系统网络优势。除了人的资源外,网上浩瀚的教育知识和信息是答疑系统取之不尽资源。该模块把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网站作为系统的资源来源,建立相关链接,并置搜索引擎,供用户搜索网络资源。2.3.4系统的网络结构图

界面图,界面,答疑系统,用户号码


1登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陆模块完成以下功能:用户的验证。得到用户的信息。用户注册对于我们的答疑系统来说,登陆模块意味着首先用户必须登陆后刁‘能进入系,其次登陆后我们将得到用户号码,用户名称,用户类别等信息,根据用户类赋予用户不同的权限。如果是首次使用本答疑系统的用户需要进行新用户注,从而获得登陆信息。下图是新用户注册主页面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春苗;;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10期

2 柳素芬;冯昭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07年10期

3 郝娅杰;李庆华;;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9期

4 康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MIS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康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高校多媒体普通话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6期

6 柳素芬;冯昭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07年14期

7 曹雪栋;张彦霞;;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8 王金文;;关于深化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成才之路;2008年19期

9 刘善德;;网络技术促进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的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21期

10 张爽,刘家勋;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网络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梅;基于三维目标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婷;基于网络的课堂辅助式专家点播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林辉春;试论语文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辉;中学历史“生命课堂”的构建[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晓蕖;面向教师的网页式教学资源生成系统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东红;江汉油田广华中学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学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范海叶;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葛学奎;学生视角下中国大学英语课堂纠错行为再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吴荷芬;高中英语Project Learning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君;基于VRML的远程对外儿童汉语教学课件设计与实现[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陈瑶;应用网络培养学生信息时代学习能力的教学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58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58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6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