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

发布时间:2020-05-18 06:27
【摘要】: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立场,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为视角,兼容了多种文化学说与传播学理论、媒介理论,对信息化教育这一崭新的教育实践系统工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系统揭示教育信息化文化实践的各个方面的表现及影响,对教育信息化研究首次实现了文化学定义上的探讨。 教育信息化即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又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成果,作为一个崭新的教育文化实践,它包含的意义是什么,影响是什么,表现在哪里,与其它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本论文从文化学意义上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论文共分为八章。 导言部分详细地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的定义,说出了关于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与文化之间关系等几个必要的解释。 第一章:通过对教育信息化与当代教育变革的关系出发,系统介绍了信息与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界定以及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给出了完整的教育信息化概述。 第二章:通过对20世纪文化思潮进行回顾,提供了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文化碰撞问题,进而进一步指出了教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这些文化的某些方面在信息化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表现。 第三章:网络及网络社会,作为信息时代的文化特征之一,对当前教育起着重要影响。它所提供的文化范式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它应用到教育中之间产生了网络教育这一新的教育形式,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文化实践,它所产生的教育影响,特别是教师角色问题应为本章讨论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活动,文化传播的形式和效果是必须要面对的。本章从文化传播的意义、历史、媒介与文化学、信息时代的媒介文化及其网络传播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揭示教育信息化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信息化课程文化是信息环境下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传播的内容及文化实践过程。在信息化教育文化实践中课程的意义及基本精神,信息化课程的价值取向以及课程表现形式是本章的基本论述内容。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化课程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开展的关键领域。本章从教育整合理论出发,揭示了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意义。提供了若干课程整合模式,揭示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各育的关系。 第七章:人际交往,是人们文化实践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因此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人际交往特征及影响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章从交往过程与文化传播、交往方式与教育文化、信息化教育中的交往活动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八章:由于本论文中对文化进行了广义的界定,因此教育文化中既包含了物质要
【图文】:

信息化教学模式


图 5-1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146]在图中的每一个领域,分别集中了诸多具有共同特征的教学模式,传统的CAI 模式主要集中在 I 区,强调个别化教育,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教为中心( 因为教师的直接教学任务被机器所替代)。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兴趣转移到Ⅱ区,强调以学为中心。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育的兴起,出现了一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Ⅱ区),位于Ⅱ区的教学模式是以传统的电化教育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而虚拟教师的出现则大大扩展了其概念。位于中心的是集成化教学系统,指综合了许多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系统。二、信息化课程教学模式简介(一)个别指导:此模式旨在通过计算机实现教师的指导性行为。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个别指导的基本任务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学生应答——计算机判别并提供反馈。个别教导在多媒体方式下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例子,认知工具,高级思维,教学活动


(十一)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简称 VC),指在计算机网络上利用多媒体通讯技术构造的学习环境,不但可以利用实时通讯功能实现传统教室中所进行的大多数教学活动,,还能利用异步通讯功能实现前所未有的教学活动,如异步辅导、异步讨论等。(十二)认知工具:(Cognitive Tools),认知工具通常指帮助学习者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方法、策略系统。信息化课程中的认知工具应用模式具有计算机化、低成本、可促进高级思维的发展、易于掌握等特点。例如一种概念映像(Concept Mapping)工具,专门利用网络的可视化方法,通过网络将节点与节点之间关系标志出来,从而形成一种“概念地图”。例如,有一个名叫“灵感”的概念映像软件很受教师欢迎,可以让学生把课程中所学知识要素按语义建立关联,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如图 5-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世祥,包小红,殷立斌;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机构职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J];教育信息化;2003年03期

2 杨丽君;王兴柱;;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12期

3 党保生;;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段冰;;浅议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的角色转换[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5 王会霞;刘志兵;;日本教育信息化:从e-Japan战略迈向u-Japan战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06期

6 白晓松,姚璐;教师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J];科技广场;2005年07期

7 许斌;;营造信息化环境数码校园的建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05期

8 谢丽平;;教育信息化下独立学院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33期

9 顾秉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孙玉伟;;“学习型”数字图书馆助力教育信息化[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4 褚冬玲;;档案编研工作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A];江苏省档案现代化管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2年

5 聂照民;王新程;;适应信息化要求,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兼谈济南电大的教育信息化实践[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白红武;;浅谈地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A];向数字化转型的图书馆工作[C];2004年

7 王峻京;;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外语教育应用平台建设[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赵晟;;网络信息化对学术交流的影响[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艳;;提高军队院校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闫锐峰;韩开军;梁丽娟;;基于IT环境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缪衢;研究表明:教育信息化市场巨大[N];人民日报;2001年

2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 张立强 王爱胜;教育信息化,我们期待什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3 韩振江;教育信息化要做的事不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佳师;ERM破教育信息化瓶颈[N];中国电子报;2002年

5 王克新;教育信息化培育PC市场[N];中国企业报;2004年

6 谢涛;教育信息化:市场在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余峧;教育信息化突破“PC+课桌”模式[N];通信信息报;2004年

8 郑雅轩;教育信息化要把握“三个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金祥孔;白银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N];白银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霍娜;农村教育信息化更重应用实效[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4 钟金宏;教案的有效组织工具[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5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吴胜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陶舟;农业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与实施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刘晓芬;江西高职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美霞;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曲思伟;面向数字化校园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5年

8 任建;知识管理在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袁文刚;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职能认识的偏差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林静;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69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69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