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同层次幽默感的差异及幽默训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11:1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不同层次幽默感的差异及幽默训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二三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将注意力投向幽默感这一研究领域。学者们探讨了幽默感理论,幽默感的定义,幽默感的性质,幽默感的结构,幽默感的类型,幽默感的神经机制,幽默感作用于心理健康的机制,幽默感训练,幽默感的发展特点等内容。总的来说,学者们对幽默感的研究越来越细化,越来越系统,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都有些新突破。 田伟翠等提出,幽默感是个体在接受、欣赏、表达和创造幽默的过程中,认知、情绪和行为上习惯性倾向的整合,具有个体差异性,包括幽默接受、幽默欣赏、幽默表达和幽默创造由低到高四个层次。这为研究幽默感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将探讨这四个层次的被试在幽默感上的实质性差异;这四个层次的被试的心理健康的差异;以及幽默表达层次的被试进行幽默感训练,,以期使其的幽默创造技能大大提高,达到幽默创造水平。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 (1)(四类幽默)总体而言,相对于幽默接受层次的被试,幽默欣赏以上层次(包括幽默欣赏层次。下文中当写到某以上或某以下层次的被试时,都包含该层次。)的被试都更欣赏幽默材料;幽默接受层次以上的层次中,幽默创造层次比幽默欣赏和幽默表达层次的被试更欣赏幽默材料。 (2)具体而言,在因变量自我解嘲、攻击他人幽默上,幽默欣赏,幽默表达,幽默创造的评分都显著高于幽默接受层次。 (3)总体而言,幽默创造层次被试的幽默创造能力优于幽默表达以下层次的被试;幽默表达层次被试的幽默创造能力优于幽默接受层次和幽默欣赏层次。 (4)总体而言,幽默创造层次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幽默表达以下层次的被试。 (5)本研究设计的幽默创造技能培训课程对于提高幽默表达层次被试的幽默创造能力的效果并不理想。接受幽默训练后,幽默表达层次的被试并未提升至幽默创造层次。
【关键词】:大学生 幽默感层次 幽默能力 心理健康 幽默创造技能培训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1-21
- 1.1 文献综述11-15
- 1.1.1 幽默感的界定11
- 1.1.2 幽默感的结构11-13
- 1.1.2.1 幽默感结构的多维性11-12
- 1.1.2.2 幽默感结构的层次性12-13
- 1.1.3 幽默感与心理健康13-14
- 1.1.3.1 幽默感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3
- 1.1.3.2 幽默性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3-14
- 1.1.4 幽默感训练14-15
- 1.2 问题提出15-21
- 1.2.1 选题依据15-17
- 1.2.2 各子研究之间的逻辑关系17-18
- 1.2.3 研究意义18-21
- 1.2.3.1 理论意义18-19
- 1.2.3.2 实践意义19-21
- 第2章 不同幽默感层次的大学生给幽默材料评分的差异21-29
- 2.1 引言21
- 2.2 研究目的21-22
- 2.3 研究假设22
- 2.4 研究设计22
- 2.5 研究方法22-24
- 2.5.1 被试22-23
- 2.5.2 研究工具23
- 2.5.3 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23-24
- 2.6 结果24-27
- 2.6.1 各个层次大学生的人数分布情况24-25
- 2.6.2 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结果25-27
- 2.7 讨论27-28
- 2.8 结论28-29
- 第3章 不同幽默感层次的大学生创造幽默能力的差异29-35
- 3.1 引言29
- 3.2 研究目的29
- 3.3 研究假设29
- 3.4 研究设计29-30
- 3.5 研究方法30-31
- 3.5.1 被试30
- 3.5.2 实验材料30
- 3.5.3 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30-31
- 3.6 结果31-33
- 3.7 讨论33-34
- 3.8 结论34-35
- 第4章 不同幽默感层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35-41
- 4.1 引言35-36
- 4.2 研究目的36
- 4.3 研究假设36
- 4.4 研究设计36
- 4.5 研究方法36-37
- 4.5.1 被试36-37
- 4.5.2 实验材料37
- 4.5.3 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37
- 4.6 结果37-39
- 4.7 讨论39-40
- 4.8 结论40-41
- 第5章 幽默创造技能培训研究41-49
- 5.1 引言41-42
- 5.2 研究目的42
- 5.3 研究假设42
- 5.4 研究设计42-43
- 5.5 研究方法43-44
- 5.5.1 被试43-44
- 5.5.2 实验材料44
- 5.5.3 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44
- 5.6 结果44-47
- 5.6.1 幽默表达层次的被试幽默创造能力是否显著提高的结果分析44-45
- 5.6.2 幽默表达层次的被试是否提升至幽默创造层次的结果分析45-46
- 5.6.3 幽默表达层次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显著提高的结果分析46-47
- 5.7 讨论47-48
- 5.8 结论48-49
- 第6章 总讨论49-57
- 6.1 关于不同幽默感层次的被试给幽默材料评分的差异的讨论49-50
- 6.2 关于不同幽默感层次的被试创造幽默能力的差异的讨论50-51
- 6.3 关于不同幽默感层次的被试心理健康的差异的讨论51-52
- 6.4 关于幽默创造技能培训的讨论52-53
- 6.5 三个子研究之间的关系53-54
- 6.6 创新点54
- 6.7 不足与展望54-57
- 第7章 总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63-89
- 致谢89-9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煦海;王晓刚;林晓敏;;幽默感和主观幸福感、抑郁的关系探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1期
2 李虹,梅锦荣;测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GHQ-20的结构及其信度和效度[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3 陈国海;Rod A.Martin;;大学生幽默风格与精神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1期
4 陈世民;方杰;孙配贞;张进辅;郑雪;;幽默的社会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心理科学;2012年03期
5 伍海燕;傅根跃;臧燕红;;幽默加工的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6 刘文;邹丽娜;李亮;;幼儿幽默感结构和发展特点[J];心理学探新;2009年01期
7 王卫平;幽默在语言应激中的防御功能[J];医学与哲学;2004年07期
8 袁立新;张积家;陈曼;;幽默感对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9 李梅;张向葵;赵欣欣;;幽默感对生理健康的作用(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12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不同层次幽默感的差异及幽默训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72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