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末赵尔丰川边兴学及其影响(1906-1911)
本文关键词:试论清末赵尔丰川边兴学及其影响(1906-191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十世纪初,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势。为挽救时局,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其中教育新政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川边藏区作为西南边陲的重地,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传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重要枢纽之一。白1906年赵尔丰就任川滇边务大臣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川边藏区在新政改革的背景下,进行了教育改革,对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清末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改革的代表,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缘起、学界研究动态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为川边传统教育的发展与晚清兴学的缘起,通过梳理川边传统的寺庙教育和教会教育以介绍川边兴学之前的教育基础,同时分析川边教育的时代背景;第三部分为川边兴学的推进,论述川边兴学过程中赵尔丰通过各种措施推进当地教育的发展,以及在该区域内通过对藏汉文化的整合,推动当地政治改革的努力;第四部分为川边兴学对当地的影响,探讨川边兴学对于当地教育的近代转型和藏汉文化的融合的影响。第五部分为结论,总体分析1906年至1911年川边的兴学活动。赵尔丰在当地的教育改革不仅是文化意义,同时具有政治意义,有利于该区域内边疆少数民族的政治改革和近代民族国家的政治重建。清末川边兴学作为近代汉藏关系的一项重要体现,其核心问题仍然是中国近代民族关系。
【关键词】:赵尔丰 川边教育 藏汉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9;K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6
- 一、 选题缘起8-9
- 二、 学术回顾9-15
- (一) 关于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研究9-11
- (二) 对于赵尔丰个人及其川边改革的研究11-13
- (三) 关于清末新政时期川边教育的研究13-15
-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15-16
- 第一章 清末川边藏汉关系之变动与兴学的缘起16-25
- 第一节 清末川边藏汉关系之变动16-18
- 第二节 川边兴学的缘起18-25
- 一、 寺庙控制下的川边传统教育18-20
- 二、 近代以来教会教育的发展20-21
- 三、 清末变局下的教育改革21-23
- 四、“巴塘事件”与清政府川边政策的转变23-25
- 第二章 川边兴学的实施25-42
- 第一节 枢纽:关外学务局的产生25-29
- 第二节 “兴学之要图”:经费的筹集29-33
- 一、 国家划拨30-31
- 二、 地方自筹31-32
- 三、 社会捐助32-33
- 第三节 师资的培养与管理33-37
- 一、 师资的培养34-36
- 二、 师资的管理36-37
- 第四节 教材的编写37-39
- 第五节 劝学与教育研讨39-42
- 一、 劝学39-40
- 二、 教育研讨40-42
- 第三章 川边兴学的影响42-50
- 第一节 教育近代的转型42-45
- 第二节 汉藏文化的融合45-47
- 第三节 对川边兴学的反思47-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以出版年为序)52-59
- 后记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延恺;;再论藏族寺院教育[J];中国藏学;1992年04期
2 赵云田;清末川边改革新探[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3 陈国勇;关于《赵尔丰传》的几个问题[J];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4 陈国勇;;清末川边“兴学”述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5 陈一石;从清末川滇边务档案看赵尔丰的治康政绩[J];近代史研究;1985年02期
6 王笛;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J];近代史研究;1987年03期
7 郭卫东;论岑春煊[J];近代史研究;1988年02期
8 李细珠;试论清末新政时期政区变革的几个问题[J];近代史研究;2003年02期
9 崔志海;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3年04期
10 王立新;晚清在华传教士教育团体述评[J];近代史研究;199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莉;清末川边改土归流对西藏地方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顾旭娥;赵尔丰与清末川边新政[D];郑州大学;2005年
3 吴秀梅;岑春煊与清末新政(1901-1907)[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秋菊;锡良地方施政举措及得失(1903-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清末赵尔丰川边兴学及其影响(1906-1911),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7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