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分析及矫正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4 14:26
【摘要】:“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是指一种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控制障碍,是一种类似于赌博的强迫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化,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为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的比例达14.8%,其中初中生11.8%,高中生15.97%。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自制力薄弱,个性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网络的诱惑,沉溺网中难以自拔。青少年关乎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对于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矫正已迫切地摆在面前。 本研究采用问卷测量法及深入访谈法调查了60名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测量、成瘾原因、心理模型及矫正方法,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行为特征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旨在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矫正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扮演动机、现在定向人格特质、减少伤害性互联网效能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等生活应激以及情绪取向应对方式等方面与一般群体存在显著差异,可预测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情况。 本研究结论为: 1、青少年的性别、年龄、年级、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学习成绩、家中有无电脑等情况不能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情况。 2、青少年扮演动机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相关显著,有无扮演动机差异显著。 3、成瘾青少年减少伤害性互联网效能感与一般群体差异极其显著;可直接预测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 4、成瘾青少年具有显著现在时间定向人格特质。时间定向通过应对方式、减少伤害性互联网效能感、每周上网时间等间接影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5、成瘾者在生活应激诸多方面与一般群体存在显著差异;生活事件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存在广泛相关,其中人际关系直接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6、应对方式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存在广泛相关;成瘾青少年倾向于采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情绪取向应对方式尤其退避能直接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而问题取向应对方式通过减少伤害性互联网效能感抑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最后,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矫正策略: 1、引导上网动机,培养健康上网的认知态度; 2、强化自我调节力量,提高减少伤害性互联网使用效能感;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凤尔翠;高素琴;刘艳青;魏世敏;;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2 段永;;单次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9期

3 周亚男;焦彬;刘铁桥;陈冲;付兆亮;;自尊在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4 郑开梅;;高职高专学生抑郁情绪的应激因素及应对和自我概念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3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灿华;;网络心理障碍之成因及矫治[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建新;;大二、大三学生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岳炜;孙正;;在校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口腔黏膜病暨第五届口腔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王莉佳;何金彩;刘文;寿晓夏;曾雷雷;;网络成瘾倾向青少年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费玉娥;唐建良;李婷;王莲娥;;不同阶段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李婷;唐建良;王莲娥;;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苏家文;沈新宇;赵少雄;;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周末;杨鑫辉;刘燕;;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简佳;唐茂芹;;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用于中国大学生的信度效度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汪春花;唐登华;;重点中学学生抑郁障碍心理社会学影响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彤东;孩子,千万别“网”出病来[N];重庆日报;2003年

2 记者/张蜀梅 实习生/谢苗枫 通讯员/贺小玲 刘丹;网络成瘾综合症:青少年心理健康头号杀手[N];南方日报;2004年

3 记者 谭茜琛 魏洁;药物治疗是必须的[N];民营经济报;2006年

4 子尘;芬兰新兵因“网络病”离营[N];中国国防报;2004年

5 制裁“吃人”网络游戏的四个追问;制裁“吃人”网络游戏的四个追问[N];检察日报;2005年

6 吴菁;莫让“网瘾”吞噬孩子未来[N];北京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林亚苟 实习生 余靖中 通讯员 卢惠玲;共建未成年人思德教育新沃土[N];南方日报;2005年

8 辛华;学生上网应有节制[N];北京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蔺玉红 通讯员  方剑锋;救助网瘾孩子任重而道远[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江彩云 曾文亮;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运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分析及矫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迟舒文;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社会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宁;网络成瘾障碍心理药物综合干预模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4 周敏芳;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D];苏州大学;2008年

5 任红燕;济南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比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6 宋留柱;医学生网络成瘾综合症现况调查[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拯;应用意象对话技术对职业高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与治疗[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叶曼;湖南省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黄锦玲;聋生与健全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朱丽芬;云南省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模型建构[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27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727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8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