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于TTF和TAM整合模型的移动学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21:04

  本文关键词:基于TTF和TAM整合模型的移动学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人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日趋旺盛。面对人们这种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已很难满足,人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终身学习的问题。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应运而生。移动学习使学习者随时随地能够获取学习资源,是实现终身学习的一种理想方式。因此,移动学习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本文针对现实背景,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移动学习应用软件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希望能够有助于软件开发商和运营商了解用户真实的需求,从而做好开发和营销推广工作。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移动学习的含义和概念,并细致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之后将TAM和TTF的整合模型确定为本文的研究模型的基础;随后系统回顾了技术接受模型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程,并对有关的文献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最终构建了包含任务技术匹配、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意愿5个因素在内的假设模型。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278份有效问卷。随后,利用SPSS18.0对这部分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最终得到如下结论:任务技术匹配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都对使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主观规范对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移动学习 技术接受模型(TAM)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 主观规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图表目录9-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研究问题12
  • 1.3 研究意义12-13
  • 1.3.1 理论意义12-13
  • 1.3.2 现实意义13
  • 1.4 研究方法13-14
  • 1.5 研究流程和框架14-16
  • 2 文献综述16-32
  • 2.1 移动学习16-20
  • 2.1.1 移动学习的概念16-17
  • 2.1.2 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17-20
  • 2.2 信息技术接受理论20-25
  • 2.2.1 理性行为理论20-21
  • 2.2.2 计划行为理论21-22
  • 2.2.3 技术接受理论(TAM)22-24
  • 2.2.4 第二代技术接受模型(TAM2)24-25
  • 2.3 任务技术匹配理论25-29
  • 2.3.1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的提出25-26
  • 2.3.2 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的相关研究26-27
  • 2.3.3 TTF和TAM整合模型的相关研究及其拓展27-29
  • 2.4 自我效能感29-30
  • 2.5 移动学习相关研究回顾30-32
  • 3 研究设计32-40
  • 3.1 概念模型的构建32
  • 3.2 变量定义及测量32-36
  • 3.2.1 任务技术匹配33-34
  • 3.2.2 感知有用性34
  • 3.2.3 感知易用性34-35
  • 3.2.4 主观规范35
  • 3.2.5 满意度35
  • 3.2.6 自我效能感35-36
  • 3.2.7 使用意愿36
  •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36-39
  • 3.4 问卷设计和发放39-40
  • 4 实证分析40-52
  • 4.1 样本概况40-42
  • 4.2 信度和效度分析42-43
  • 4.2.1 信度分析42
  • 4.2.2 效度分析42-43
  • 4.3 相关分析43-44
  • 4.4 回归分析44-52
  • 4.4.1 任务技术匹配为自变量,感知易用性为因变量44
  • 4.4.2 任务技术匹配为自变量,感知易用性为中介变量,感知有用性为因变量44-45
  • 4.4.3 感知易用性为自变量,感知有用性为因变量45-46
  • 4.4.4 感知有用性为自变量,满意度为因变量46
  • 4.4.5 感知有用性为自变量,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46-47
  • 4.4.6 感知有用性为自变量,使用意愿为因变量,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47
  • 4.4.7 感知易用性为自变量,满意度为因变量47-48
  • 4.4.8 感知易用性为自变量,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48
  • 4.4.9 感知易用性为自变量,使用意愿为因变量,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48-49
  • 4.4.10 满意度为自变量,使用意愿为因变量49
  • 4.4.11 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使用意愿为因变量49-50
  • 4.4.12 主观规范为自变量,感知有用性为因变量50
  • 4.4.13 主观规范为自变量,感知有用性为中介变量,使用意愿为因变量50-52
  • 5 结论及展望52-56
  • 5.1 研究结论及思考52-53
  • 5.2 建议53-54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1
  • 附录61-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3 顾小清;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的可用性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4 刘鲁川;孙凯;;M-Learning用户接受机理:基于TAM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5 李永强;白璇;寇燕;马良;;信用卡开卡意愿与使用频率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2期

6 林家宝;鲁耀斌;张金隆;;基于TAM的移动证券消费者信任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9年05期

7 鲁耀斌,徐红梅;技术接受模型及其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10期

8 谢滨;林轶君;郭迅华;;手机银行用户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3期

9 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TTF和TAM整合模型的移动学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73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5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