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浅析初任教师之工作困扰

发布时间:2020-09-18 08:42
   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初任教师工作困扰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格特质理论、组织社会化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角色理论和行为理论。初任教师在工作初期面临着学校课程与教学、人际关系、班级管理、工作负担、学校政策与环境以及专业态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解决初任教师的工作困扰,可采取如下对策:师资培养应学术性与师范性并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学校管理者应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开展相应的初任教师培训活动;教师群体应发挥同侪互助作用,促进初任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初任教师自身应努力促进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二军;李国庆;;高师院校“学术性”与“师范性”的释义及实现路径[J];高教探索;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天武;继续教育专业化:在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成人教育;2005年03期

2 孙二军;李国庆;;高师院校“学术性”与“师范性”的释义及实现路径[J];高教探索;2008年02期

3 陶红;唐楠;;职业师范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4 吴振利;;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构想[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7期

5 杨露;;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途径的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卫东;中德教师职业后教育个案比较研究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李现平;俄罗斯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培训[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3 姚云;教育类课程在我国教师教育中的设置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朱旭东;专业化视野中大学化教师教育的十大观点[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史秋衡;内地、香港高师教育学术性与师范性关系的比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6 李学农;试论师范性与教育专业学术的统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7 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8 黄崴;我国教师教育:从定向教育到专业教育[J];高教探索;2001年03期

9 石德生;;社会心理学视域中的“社会认同”[J];攀登;2010年01期

10 张宇;;论角色认同的重新定位[J];求索;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攀;;论教育机智与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2 高忠明;廖伯琴;郭晓琴;;互联网: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3 杨明宏;潘妤妤;;内隐学习观照下的初任教师专业成长[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胡燕琴;;初任教师的适应性教育[J];师资培训研究;2006年01期

5 王雪竹;吕立杰;;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困境及改进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01期

6 孙式武;;像学生一样思考——初任教师克服职业困扰的重要途径[J];中国教师;2008年06期

7 王小明;;初任教师专业成长: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6期

8 潘妤妤;杨明宏;;初任教师专业成长之心理困境[J];教学与管理;2011年19期

9 刘莉萍;;乡村初任教师文化认同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10 李拉;;英国初任教师支持体系探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燕;芦咏莉;;中学初任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基于JDR模型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桑志芹;;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人员的培训与专业成长[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容礼;陈敏婷;;《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校本教研》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4 俞惊鸿;;聚焦研修深化管理实现区域科技总辅导员的专业成长[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5 容礼;陈敏婷;;《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校本教研》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赵金梅;;促进幼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7 张萍;;对师徒帮带活动的见解[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8 陈一心;郭享杰;陈图农;焦公凯;;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员自我成长现状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敏婷;;打造学科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10 张铁道;;探索教师教育的有效途径[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雪峰;学习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徐德明;让自主发展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N];天津教育报;2010年

3 黎加厚;推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动发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陈荣芳;做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者[N];中国教师报;2007年

5 戴荣;泰州千名青年教师共论“职业幸福与专业成长”[N];江苏教育报;2010年

6 ;打造和谐校园 立足专业成长 让每一位班主任教师都绽放异彩[N];哈尔滨日报;2011年

7 南京师范大学 蔡方 王丽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钟发全;用专业成长为新教师减负[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主持人 程熳;努力提高校园幸福指数[N];黄石日报;2010年

10 深圳市桃源中学校长 李维典;用多维平台撑起教师发展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谭菲;美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梁红京;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晓敏;新课改背景下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蒋苏勤;初任教师工作困扰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朱德凤;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庞柏;初任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何雪峰;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廖静;初任教师职业认同感叙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敖立阳;美国初任教师入职指导计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晓燕;关于初任教师专业身份及其建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龙起香;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初任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1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821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f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