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12:4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新教育中国化运动,参与的教育团体和人员众多,提出的改革方案异彩纷呈。虽然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被迫中止,但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教育改革的里程碑,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教育界尤其是教育史研究领域尚未对这场运动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在反映新教育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突出其关注的重点。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对文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对新教育中国化运动进行了总体概括,教育家们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改革方案、措施,而且针对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选择典型试验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从中国社会需要出发,他们都把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教育和国民教育两个方面。由于“中体西用”是新教育中国化运动产生之前影响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它是非严格意义的新教育中国化思想,本文将之称为“准新教育中国化”思想,并在本章作了专门论述。 第三章系统论述了在这场运动中教育家们在理论上对新教育中国化所作的贡献,并以庄泽宣和古is两位典型人物作为个案进行了深入研究。新教育中国化运动中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如何使已经“建立”起来的外国化的新教育能够适应中国国情;二是在前者基础上根据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新的教育。在充分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教育家们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关注的是乡村教育、成人教育、国民教育。另外,对学校教育和民族性的再造等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意见。综观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理论探索,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坚持“社会的立场”;第二,面向实际,落到实处;第三,全方位性。庄泽宣的《如何使新教育中国化》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新教育中国化”,并首先以理论形式进行系统探讨,成为新教育中国化运动中理论探索的典型代表。新教育是因为脱离了中国的社会实际,不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方需要进行中国化改革。因此,首先必须对中国的社会状况有详细的了解。古is也正是在界定“教育背景”——可能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并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中国的新教育背景,为其他教育家开展新教育中国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四章系统考察了教育家进行的新教育中国化实践活动,并重点研究了他们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洪圣;;Google Earth在学生自能学习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5期

2 孙文博;王久高;;论青年毛泽东的性格特征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梁景和;姜虹;张弛;;中国社会文化史理论与实践述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特别提示征稿[J];学术界;2011年06期

5 王义遒;集中系统地开展研究 争取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双丰收——祝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成立[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02期

6 ;征稿简则[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曲钦岳;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发挥理论探索和决策咨询作用——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年02期

8 ;《学术论坛》征订、征稿启事[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5期

9 崔建周;;民意表达:问题、根源与出路[J];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10 ;《社科与经济信息》征订、征稿启事[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登文;;苏东剧变后南非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若干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辽;;瞿秋白的文艺现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探索[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3 史灿方;;从两大分野到四个世界:现代修辞学理论探索的重大转向——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4 史灿方;;从两大分野到四个世界:现代修辞学理论探索的重大转向——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许有伦;;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理论探索[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马文戈;;邓小平理论是党在理论探索上的伟大成果[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7 贺名仑;;商业文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8 王天f^;;《中国战典》的编纂实践与理论探索[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9 宋晓东;张晓红;牟佳与;孙锐;黄红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理论探索[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翟河贵;;《省际边界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开启省际边界经济发展大门的钥匙[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德义;新时期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的新成果[N];湖南日报;2008年

2 鲍玉玮;在平等的基础上求和谐[N];中国妇女报;2004年

3 日立;勇做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的生力军[N];光明日报;2002年

4 范恒山;改革向深层挺进需要孜孜不倦的理论探索[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范恒山(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原体改司司长、现地区司司长);在改革实践中进行改革的理论探索[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6 许娓;全面推进中的理论探索[N];中国社会报;2001年

7 ;“建设现代化法院”理论探索[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杨开金;坚实的实践基础 可贵的理论探索[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郑斯元;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探索[N];云南日报;2006年

10 孙雯;吴晨:对标志性建筑的理论探索[N];中华建筑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云;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亚洲;俄共理论与政策主张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肖贵清;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娟尔;土地供应模式和供应量影响房价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闫飞龙;中日本科课程的比较研究与课程理论探索[D];厦门大学;2009年

6 徐福锴;宽带连续波和高重频无引导场高功率微波源的理论探索[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3年

7 胡鹏;高频微型声驱动热声制冷机的理论探索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

8 莫衍;政府参与的理论探索[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杨竹;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使用者使用英语情态附加语的差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10 荆德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祖权;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国强;大学文化冲突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昭国;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晓凡;循环经济若干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文;中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张东亮;侦查机关面临的口供问题[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李靖;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海波;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延芳;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林芸;内需扩大型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探索和对策建议[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23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823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7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