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楼使用后评价及调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4 09:00

  本文关键词: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楼使用后评价及调适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建筑教育的与时俱进,建筑系学生对于建筑系馆空间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很多建筑系馆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下的使用需求,又或者当时的设计预期已经和实际使用情况有所背离。那么是否每一所建筑教育院校的建筑系馆都需要改造和调适呢?我们又以怎样的评判标准来界定某个建筑系馆复杂的功能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使用后评价(POE)这一系统的评价理论体系和方法是近几年引入我国比较适宜对建筑建成环境作出客观和主观的综合评价的。本研究对使用后评价理论进行了深入性的研究和归纳总结,通过观察分析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系馆中的使用行为,对空间的复合功能、行为模式、使用评价等方面分析研究。通过真实数据的支持,用“诊断性”的使用后评价对建筑做出评价和诊断,找出其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与缺陷。 同时,结合教育理念的发展对在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筑系馆的影响,总结出这些建筑系馆的发展脉络。结合国内外建筑系馆的优秀实例,根据空间功能复合、使用人群行为不定性、人们对空间的互动性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和需求,对现有建筑的调适性改造设计提出建议,营造出可以实现学生的学习与交流等各种活动同时进行的空间。意在突破传统空间模式,注重人与建筑空间的互动对话关系,强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对使用后评价方法进行外延研究,旨在建构了一套可实施的通用设计方法框架,为今后建筑系馆空间的合理化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POE 使用后评价 调适设计 建筑系馆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0-11
  •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11-12
  • 1.3.1 理论意义11
  • 1.3.2 现实意义11-12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2-13
  • 1.4.1 论文研究方法12-13
  • 1.4.2 论文技术路线13
  • 1.5 论文着眼点及内容13
  • 1.6 论文创新点13
  • 1.7 论文框架13-16
  • 第二章 建筑教育的发展16-22
  • 2.1 建筑教育发展历史16-19
  • 2.1.1 欧洲建筑教育16-17
  • 2.1.2 北美体系17-19
  • 2.2 建筑学科的发展现状19-20
  • 2.2.1 国外的发展现状19
  • 2.2.2 当代中国建筑教育特色19-20
  • 2.3 建筑教育今后的发展走向20-21
  • 2.4 本章小结21-22
  • 第三章 相关理论概述22-36
  • 3.1 POE理论的概述22-31
  • 3.1.1 POE的定义与内容22-24
  • 3.1.2 POE的特征与基本思想24-25
  • 3.1.3 POE的国内外发展概况25-28
  • 3.1.4 POE对建筑设计的适用性28-30
  • 3.1.5 POE理论的方法论要义30-31
  • 3.2 环境行为学概念的概述31-35
  • 3.2.1 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31
  • 3.2.2 环境行为学对使用者对空间感受的影响31-33
  • 3.2.3 昆工建筑系学生行为特点33-35
  • 3.3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楼使用后评价36-102
  • 4.1 艺术设计楼使用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36-40
  • 4.1.1 建筑系馆使用后评价指标研究方法36-37
  • 4.1.2 建筑系馆的环境标准分析37-39
  • 4.1.3 建筑系馆使用后评价指标39-40
  • 4.1.4 小结40
  • 4.2 艺术设计楼使用后评价方法研究40-48
  • 4.2.1 艺术设计楼使用后评价方法应用原则40-41
  • 4.2.2 艺术设计楼空间类型划分41-43
  • 4.2.3 使用后评价数据采集方法43-46
  • 4.2.4 艺术设计楼使用后评价方法选取46-47
  • 4.2.5 小结47-48
  • 4.3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楼使用后评价过程及结果48-102
  • 4.3.1 评价的前期信息准备48-49
  • 4.3.2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楼分析49-53
  • 4.3.3 先导研究53-56
  • 4.3.4 教学区整体环境POE研究56-66
  • 4.3.5 室内学习空间的POE研究66-76
  • 4.3.6 非功能多义场所的POE研究76-97
  • 4.3.7 附属空间的POE研究97-102
  • 第五章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楼调适设计研究102-148
  • 5.1 建筑适用性102-103
  • 5.2 艺术设计楼调适原则103-105
  • 5.2.1 适应建筑教育发展103
  • 5.2.2 提高空间利用率103
  • 5.2.3 注重文化意蕴塑造103-104
  • 5.2.4 促进交往性104
  • 5.2.5 激发空间活力104
  • 5.2.6 在学习之外104
  • 5.2.7 超越教育的教育空间104-105
  • 5.3 艺术设计楼调适设计研究105-146
  • 5.3.1 重视文化引导105-108
  • 5.3.2 整理未利用空间108-112
  • 5.3.3 运用灵活构件112-116
  • 5.3.4 保持空间弹性116-122
  • 5.3.5 优化空间形态122-127
  • 5.3.6 放大节点空间127-131
  • 5.3.7 强化空间联系131-134
  • 5.3.8 提升空间品质134-143
  • 5.3.9 运用先进技术143-145
  • 5.3.10 加强管理维护145-146
  • 5.4 本章小结146-148
  • 第六章 :结论148-156
  • 6.1 建筑系馆空间设计的未来走向148-149
  • 6.2 建筑使用后评价的外延技术探索149-151
  • 6.2.1 建筑策划与空间预评价149
  • 6.2.2 通用设计及调适框架149-151
  • 6.3 对使用后评价运用的总结151-152
  • 6.4 难点与不足152-153
  • 6.5 结语153-156
  • 致谢156-157
  • 参考文献157-161
  • 附录A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161-162
  • 附录B 调查问卷162-167
  • 附录C 图集167-1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东汉;;使用后评价POE在国外的发展特点及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汪晓霞;;建筑后评估及其操作模式探究[J];城市建筑;2009年07期

3 陆歆弘;国内开展建筑使用后评估的必要性研究[J];建筑科学;2004年04期

4 石谦飞;王中锋;;建成环境使用行为评估的理论及方法[J];山西建筑;2007年09期

5 赵东汉;;建筑使用后评价访谈及应用浅析[J];山西建筑;2007年13期

6 马韵玉,张诣;“应变型住宅”初探[J];建筑学报;1991年11期

7 朱小雷,吴硕贤;使用后评价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的意义[J];建筑学报;2002年05期

8 黎志涛;中大院的新生——东南大学建筑系系馆改造[J];建筑学报;2003年11期

9 罗玲玲,陆伟;POE研究的国际趋势与引入中国的现实思考[J];建筑学报;2004年08期

10 韩静;胡绍学;;温故而知新——使用后评价(POE)方法简介[J];建筑学报;2006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楼使用后评价及调适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85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4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