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森教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6 16:36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提高和保障美国教师质量一直是美国联邦政府以及各专业组织关注的重点所在。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人士发现,长时间以来一直被忽视的教师评价可以作为一项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策略。教师评价改革进行到今天,美国已经有很多州和学区在采用了个别化督导的差异评价体系。丹尼尔森的教师评价体系就是其中一种。丹尼尔森提出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建立在她提出的教学框架基础之上的。本研究试想通过细致分析探究丹尼尔森女士提出的教学框架和评价体系,以及该体系在美国Washoe学区的应用问题,总结出该体系的优点和缺陷,最后为我国的教师评价体系提出几点建议。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下: 第一章阐述了丹尼尔森教师评价体系形成的背景,着重介绍区分性监督评价的发展和美国教育测试中心的实用测评系列Ⅲ。 第二章对丹尼尔森的教学框架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对教学框架概念的界定、教学框架的提出基础、基本内容、教学框架的作用及应用等等,以期对其有全面的理解。 第三章详细考察丹尼尔森和麦格利尔提出的教师评价体系。笔者将从有效教师评价体系建立的要求、三个层次的评价、评价标准和依据来源等方面进...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范围与名词解释
(一) 文献收集范围
(二) 研究对象的范围
(三) 名词解释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步骤
(三) 论文结构图
(四) 从事该研究的限制
第一章 丹尼尔森的评价体系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的内涵
第二节 评价新趋势——在管理中产生的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
第三节 实用测评系列Ⅲ概述
一、实用测评系列Ⅲ中对教学的假设
二、实用测评系列Ⅲ中评价指标相关内容
第四节 丹尼尔森教学框架与实用测评系列Ⅲ
一、实用测评系列Ⅲ——教学框架的基础
二、实用测评系列Ⅲ与丹尼尔森教学框架的异同
第二章 丹尼尔森的教学框架(TEACHING FRAMEWORK)
第一节 教学框架概览
第二节 教学框架的四大领域
第三节 教学框架的22个成分及操作水平
第四节 教学框架的作用
第五节 教学框架的使用
第三章 丹尼尔森的教师评价体系
第一节 有效评价体系所满足的要求和特征
一、建立有效评价体系的要求
二、有效教师评价体系的特征
第二节 三个层次的评价
一、第一层次——旨在促进新教师成长的评价
二、第二层次——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
三、第三层次——教师援助性评价
第三节 评价标准构建和评价依据来源
一、评价标准构建
二、评价依据来源
第四章 丹尼尔森评价体系的应用——以WASHOE学区为例
第一节 WASHOE学区(WASHOE COUNTY SCHOOL DISTRICT)背景
一、学区概况
二、学区内教职员工基本情况
三、州和学区的政策背景
第二节 新体系的设计步骤
一、学区原有的评价体系和改革原因
二、成立新体系设计工作组
三、比较和选择教学框架
四、教学框架在本学区的改编和应用
第三节 项目描述:结构和程序
一、教师绩效标准(Teacher Performance Standards)
二、评价依据
三、教学行为等级标准
四、评价体系操作
第四节 评价体系的实施
一、实地试验
二、评价人员培训
三、教师培训
四、交流
五、新体系的保障——投入和项目配套
第五章 发现与建议——丹尼尔森教师评价体系的优点和启示
第一节 发现——丹尼尔森教师评价体系的优点和缺陷
一、优势
二、缺陷
第二节 建议——丹尼尔森评价体系给我国的启示
一、领导小组人员的选取
二、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
三、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步骤
四、评价体系中的人员培训
附录表格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成长袋在教师评价中的可行性分析[J]. 孟照海.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08)
[2]评价“变脸” 看上海学校如何改进教师评价机制[J]. 陶小青. 上海教育. 2005(12)
[3]教师评价:绩效考评法[J]. 王斌华. 全球教育展望. 2005(05)
[4]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中的一个结论——与王斌华教授商榷[J]. 张其志. 比较教育研究. 2005(04)
[5]英国合格教师的职业标准及初任教师培训的要求[J]. 曹娟. 外国教育研究. 2005(03)
[6]关注教师的个人需要——教师评价制度急需注入新元素[J]. 郑玲华.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01)
[7]美国:给教师专业化定标准[J]. 杨静. 上海教育. 2005(01)
[8]对现行教师评价三个基本问题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视角[J]. 张晓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19)
[9]当前教师评价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 赵德成. 中国教育学刊. 2004(07)
[10]对现行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调查与分析[J]. 田爱丽,张晓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05)
博士论文
[1]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 梁红京.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 王斌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初探[D]. 田馨.贵州师范大学 2005
[2]中学教师评价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友明.江西师范大学 2003
[3]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式[D]. 田爱丽.华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20452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范围与名词解释
(一) 文献收集范围
(二) 研究对象的范围
(三) 名词解释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步骤
(三) 论文结构图
(四) 从事该研究的限制
第一章 丹尼尔森的评价体系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的内涵
第二节 评价新趋势——在管理中产生的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
第三节 实用测评系列Ⅲ概述
一、实用测评系列Ⅲ中对教学的假设
二、实用测评系列Ⅲ中评价指标相关内容
第四节 丹尼尔森教学框架与实用测评系列Ⅲ
一、实用测评系列Ⅲ——教学框架的基础
二、实用测评系列Ⅲ与丹尼尔森教学框架的异同
第二章 丹尼尔森的教学框架(TEACHING FRAMEWORK)
第一节 教学框架概览
第二节 教学框架的四大领域
第三节 教学框架的22个成分及操作水平
第四节 教学框架的作用
第五节 教学框架的使用
第三章 丹尼尔森的教师评价体系
第一节 有效评价体系所满足的要求和特征
一、建立有效评价体系的要求
二、有效教师评价体系的特征
第二节 三个层次的评价
一、第一层次——旨在促进新教师成长的评价
二、第二层次——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
三、第三层次——教师援助性评价
第三节 评价标准构建和评价依据来源
一、评价标准构建
二、评价依据来源
第四章 丹尼尔森评价体系的应用——以WASHOE学区为例
第一节 WASHOE学区(WASHOE COUNTY SCHOOL DISTRICT)背景
一、学区概况
二、学区内教职员工基本情况
三、州和学区的政策背景
第二节 新体系的设计步骤
一、学区原有的评价体系和改革原因
二、成立新体系设计工作组
三、比较和选择教学框架
四、教学框架在本学区的改编和应用
第三节 项目描述:结构和程序
一、教师绩效标准(Teacher Performance Standards)
二、评价依据
三、教学行为等级标准
四、评价体系操作
第四节 评价体系的实施
一、实地试验
二、评价人员培训
三、教师培训
四、交流
五、新体系的保障——投入和项目配套
第五章 发现与建议——丹尼尔森教师评价体系的优点和启示
第一节 发现——丹尼尔森教师评价体系的优点和缺陷
一、优势
二、缺陷
第二节 建议——丹尼尔森评价体系给我国的启示
一、领导小组人员的选取
二、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
三、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步骤
四、评价体系中的人员培训
附录表格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成长袋在教师评价中的可行性分析[J]. 孟照海.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08)
[2]评价“变脸” 看上海学校如何改进教师评价机制[J]. 陶小青. 上海教育. 2005(12)
[3]教师评价:绩效考评法[J]. 王斌华. 全球教育展望. 2005(05)
[4]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中的一个结论——与王斌华教授商榷[J]. 张其志. 比较教育研究. 2005(04)
[5]英国合格教师的职业标准及初任教师培训的要求[J]. 曹娟. 外国教育研究. 2005(03)
[6]关注教师的个人需要——教师评价制度急需注入新元素[J]. 郑玲华.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01)
[7]美国:给教师专业化定标准[J]. 杨静. 上海教育. 2005(01)
[8]对现行教师评价三个基本问题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视角[J]. 张晓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19)
[9]当前教师评价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 赵德成. 中国教育学刊. 2004(07)
[10]对现行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调查与分析[J]. 田爱丽,张晓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05)
博士论文
[1]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 梁红京.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 王斌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初探[D]. 田馨.贵州师范大学 2005
[2]中学教师评价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友明.江西师范大学 2003
[3]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式[D]. 田爱丽.华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20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920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