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
本文关键词: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创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与国家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差距,就是创新水平的差距。因此,开拓创新是每个国家发展的主旋律,而培养创新人才则是关键。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和途径也在不断更新。教育游戏作为教育技术领域内的新兴资源,借鉴了网络游戏的有益成分,并与教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拥有教育和娱乐的双重价值,为“寓教于乐”、“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和途径。 本文从理论方面探索在教育游戏中进行创造力培养的可行性与途径,并实际设计和开发一款游戏来进行验证。根据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确定以磁州窑瓷枕创作为游戏主题,以中国传统图案为教育内容;运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对游戏目标、学习者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教育理论与游戏理论,完成游戏界面、规则、音效等方面设计;采用Flash及其脚语言ActionScript3.0完成《创意纹饰图案》游戏,在此游戏中完成瓷枕纹饰图案的制作;在3Dmax2009软件中建立瓷枕和游戏场景模型,采用Virtools5.0及其脚本语言完成《动手创意磁州窑》游戏,在此游戏中将创意纹饰图案加载到瓷枕模型上,完成整个瓷枕作品;最终将游戏打包成可执行文件。 选择不同层次的用户来测试与试用游戏,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收集的调查表可知,本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创造力水平。最后,总结了游戏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下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并对此类教育游戏的开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 教育游戏 传统图案 ActionScript3.0 Virtools5.0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P317;G4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问题的提出与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创造力培养研究11-12
- 1.2.2 教育游戏研究12-14
- 1.2.3 教育游戏与创造力发展的相关研究14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14-16
- 1.3.1 课题研究目的14-15
- 1.3.2 课题研究意义15-16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16-18
-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16
-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16-18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18-27
- 2.1 创造力概述18-20
- 2.1.1 创造力的定义与特征18
- 2.1.2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条件18-20
- 2.2 教育游戏理论20-24
- 2.2.1 教育游戏概念20
- 2.2.2 教育理论20-22
- 2.2.3 游戏理论22-24
- 2.3 创造力培养教育游戏设计内容24-25
- 2.3.1 创造力培养环境创设24-25
- 2.3.2 创造力培养工具开发25
- 2.4 关键技术25-27
- 第三章 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游戏设计27-44
- 3.1 游戏目标分析27
- 3.2 学习者分析27-28
- 3.3 游戏过程设计28-30
- 3.4 创造力培养环境与条件设计30-31
- 3.4.1 创造力培养环境设计30
- 3.4.2 创作资源与加工工具设计30-31
- 3.5 教育内容分析与设计31-36
- 3.5.1 教育内容分析31-32
- 3.5.2 教育内容设计32-36
- 3.6 游戏界面设计36-41
- 3.6.1 游戏界面总体设计36-37
- 3.6.2 创意纹饰图案游戏界面设计37-40
- 3.6.3 动手创意磁州窑游戏界面设计40-41
- 3.7 游戏规则设计41-43
- 3.7.1 创意纹饰图案游戏规则41-42
- 3.7.2 动手创意磁州窑游戏规则42-43
- 3.8 游戏音效设计43
- 3.9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游戏技术实现44-68
- 4.1 创意纹饰图案游戏制作44-52
- 4.1.1 游戏工具功能实现44-47
- 4.1.2 纹饰图案制作47-48
- 4.1.3 XML文件的调用48-50
- 4.1.4 其它功能实现50-52
- 4.2 动手创意磁州窑游戏制作52-61
- 4.2.1 瓷枕模型和游戏场景制作52-55
- 4.2.2 数据库的实现55-56
- 4.2.3 游戏主要功能实现56-61
- 4.3 两个游戏的连接与通信61-64
- 4.4 游戏优化与打包发布64-67
- 4.4.1 游戏优化64-65
- 4.4.2 游戏打包与发布65-67
- 4.5 本章小结67-68
- 第五章 游戏测试与评价68-71
- 5.1 游戏测试68
- 5.2 评价依据与原则68-69
- 5.3 评价结果分析69-71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1-73
- 6.1 结论71-72
- 6.2 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6
- 致谢76-77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旅;余杨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剖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4期
2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3 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4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5 陈建生;试论教育创新的哲学基础[J];闽江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梁琨;罗会棣;;教育游戏中的暗示教学理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张琪;陈琳;;教育游戏发展的思考——从当今网络游戏的火爆谈起[J];教育信息化;2006年17期
8 孙朋;邵俊莉;王蔚;;探寻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平衡点——以小学语文识字教育游戏的开发研究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20期
9 王珊;马秀峰;;教育游戏应用和设计问题的分析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20期
10 阮冬生;李森;;教育游戏交互界面设计[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渊;电子游戏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影响与促进[D];吉林大学;2006年
2 黄如民;指向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网络教育游戏设计与实现[D];西南大学;2008年
3 王高杰;教育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马泽;基于Virtools的四则运算三维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隋志华;基于flow理论的教育游戏活动难度的动态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9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