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及其应用
本文关键词:论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及其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在更广泛的范围、更深刻的程度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和思维等方式。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就是在这场网络技术革命中应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学德育活动中应用网络方法,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德育学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本文以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及其应用为选题,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基本原理,逻辑性论证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及其应用等问题。通过探究新时期德育方法的现实方法与虚拟方法的融合发展,揭示中学德育网络方法的有效应用途径。 本文首先从德育网络方法的内涵界定入手,,分析中学德育网络方法的主要特点,中学德育网络方法的主要方式,论证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应用价值。其次通过对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应用的基本依据和现实条件的分析,得出应用中学德育网络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依据上述内涵界定和问题分析结论,逻辑性探索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应用途径问题。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 第一部分:从德育网络方法的内涵界定入手,解析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及其特点、主要方式和研究价值。 第二部分:分析当前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应用的基本依据和现实条件。 第三部分:探索中学德育网络方法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中学德育 网络方法 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1;G43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3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9-10
- 三、研究现状10-12
- (一)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二)国内研究现状11-12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2-13
- 第一章 中学德育网络方法概述13-20
- 第一节 德育网络方法概述13-15
- 一、德育网络方法的内涵界定13-14
- 二、德育网络方法的主要特点14-15
- 第二节 中学德育网络方法的主要方式15-17
- 一、注重平等的相互交流方式15-16
- 二、完美的虚拟情景展现方式16
- 三、突出立体与多维层次方式16-17
- 四、彰显个性与开放方式17
- 第三节 中学德育网络方法研究的价值17-20
- 一、丰富中学德育理论研究17-18
- 二、拓展中学德育方法体系18
- 三、增强中学德育实效性18-19
- 四、增强学生作为网络对象的主体性19-20
- 第二章 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应用的基本依据20-28
- 第一节 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应用的理论依据20-22
- 一、德育方法多元化发展的需要20-21
- 二、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21
- 三、新时期德育理论的本质要求21-22
- 四、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22
- 五、新时期德育实践的现实需求22
- 第二节 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应用的现实依据22-24
- 一、中学德育传统“硬灌输”,脱离了德育教育实际22-23
- 二、中学德育传统“说教式”,有失德育教育生动性23
- 三、中学德育传统“单向式”,失去德育教育合力23-24
- 四、中学德育传统“封闭式”,弱化德育教育主体意识24
- 第三节 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应用的现实条件24-28
- 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应用网络方法的基本前提24-25
- 二、健全的校园网络资源,是创新德育方法的技术平台25-26
- 三、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是德育教师应用网络方法技术保证26
- 四、网络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德育对象拥有了物质条件26-28
- 第三章 中学德育网络方法的应用28-39
- 第一节 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应用目标28-30
- 一、应用德育网络方法,发挥中学德育能动作用28-29
- 二、应用德育网络方法,体现中学德育自身价值29
- 三、应用德育网络方法,实现中学德育育人功能29
- 四、应用德育网络方法,完善中学德育工作机制29-30
- 第二节 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应用原则30-32
- 一、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30-31
- 二、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31
- 三、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31-32
- 四、引导选择与主动传播相结合的原则32
- 第三节 中学德育网络方法有效应用途径32-39
- 一、建立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应用的信息技术平台32-34
- 二、建立与德育网络方法应用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保障34-36
- 三、提升德育主客体运用网络方法的能力36-37
- 四、建立有效的中学德育信息反馈机制37-39
- 结束语39-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3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国红;;中美两国中学德育途径比较研究[J];现代教学;2011年04期
2 马惠敏;;漫议复审[J];编辑之友;1991年06期
3 曾广洋;创省级重点,办三湘名校[J];湖南档案;1999年04期
4 ;《思想政治课教学》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及简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年04期
5 任中秀;;浅谈中学礼仪教育的功能与方式[J];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18期
6 俞颖莹;;大众传媒对学校德育的影响[J];学理论;2010年25期
7 荆东;学校图书馆在德育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4年24期
8 王军;牛岩平;;电视与中学生[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0年04期
9 张志勇,彭公明;利用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弘扬聂帅精神[J];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02期
10 肖淑贞;张景文;;用网络方法求解动态规划问题的两个实例[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学为;肖奕;;发卡Trpzip2折叠的网络分析[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杨惠芬;;夯实班级德育基础 争创德育特色班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吴美婷;;铸造廉洁校园文化 促进德育内涵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4 吴建雄;陶晔;;语音识别的多层Gamma网络方法[A];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5 王积昌;马杰;商玉兰;;对创伤病员院前急救三级网络方法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文绍伟;;让孩子们在德育平台上健康成长[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7 黄金枝;徐冰;;深基坑支护体系方案决策系统研究[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8 焦雄;苏计国;陈慰祖;王存新;;氨基酸网络特征量在去折叠路径上的变化[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陆静;;运用贝叶斯网络方法构建操作风险预警系统——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例[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常青;刘怀贤;王立;;改进的侧抑制网络方法在图像增强中的应用[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亚德 通讯员 魏少武;涿州中学德育教育重特色求实效[N];保定日报;2010年
2 记者 陈涛;宜川西郊中学德育教育有特色[N];延安日报;2009年
3 李晓敏 通讯员 马熙强;二十五中学德育让学生有自信有希望[N];北京日报;2004年
4 泸县二中 陈如君;浅谈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N];泸州日报;2009年
5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七中学 郑晓达;浅谈中学德育中的学生管理[N];学知报;2011年
6 记者 王珊 裴聪;贡嘎县中学德育教育常抓不懈[N];西藏日报;2009年
7 劳宗新 梁明栋;内“整”外“联”创“平安”[N];钦州日报;2011年
8 李春艳;把中学德育抓好抓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九江县第一中学 李高飞;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中学德育教育中[N];九江日报;2010年
10 见习记者 刘佳;教育应从保护学生的尊严起步[N];天津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国强;基于德育弦论的高校落实“德育为先”的理论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韩莉;当代俄罗斯德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许云红;基于网络方法的专家知识推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马千;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今;企业财务危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叶海旺;土岩爆破智能化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洪小康;流域洪水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8 王宝森;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策略及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江学为;蛋白质折叠的网络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珍英;论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及其应用[D];吉首大学;2013年
2 王娟;提高中学德育人文价值的具体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嵩霖;“心理弹性”在中学德育中的价值与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黄娟;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管理的困境与出路[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涛;探析中学德育现状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志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学德育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7 鲁潇;中学德育中教育惩戒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慧磊;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朱晓留;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冬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学德育过程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中学德育网络方法及其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9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