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吗?——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发布时间:2021-02-02 14:11
当前社会流动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能否成为助推社会流动的有效手段?运用CHARLS(2015)数据定量检验了教育的代际传递性。研究发现:教育表现出显著的代际传递特征,且父亲对子代的教育传递性略高于母亲,父代对女儿的影响略大于儿子,代际传递在中部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因此,政府应促进教育资源的城乡均等化配置,在农村帮助女孩接受初中以上非义务教育,为已婚、已育妇女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再教育机会。
【文章来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8,34(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综述
二、数据库、模型和变量
(一) 数据库
(二) 实证模型
(三) 变量描述
三、实证分析
(一) 全样本回归结果
(二) 稳健性检验
(三) 分样本回归结果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更多兄弟姐妹是否降低个人教育成就?——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J]. 钟粤俊,董志强. 财经研究. 2018(02)
[2]我国教育代际传递的城乡差异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J]. 孙永强,颜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3]如何通过教育缓解收入不平等?[J]. 杨娟,赖德胜,邱牧远. 经济研究. 2015(09)
[4]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共教育——基于CHNS和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 陈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03)
[5]教育是中国社会的“平等器”吗?——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分析[J]. 周金燕. 复旦教育论坛. 2015(02)
[6]代际流动、教育收益与机会平等——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J]. 邸玉娜. 经济科学. 2014(01)
[7]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J]. 陈琳,袁志刚. 世界经济. 2012(06)
本文编号:3014825
【文章来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8,34(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综述
二、数据库、模型和变量
(一) 数据库
(二) 实证模型
(三) 变量描述
三、实证分析
(一) 全样本回归结果
(二) 稳健性检验
(三) 分样本回归结果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更多兄弟姐妹是否降低个人教育成就?——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J]. 钟粤俊,董志强. 财经研究. 2018(02)
[2]我国教育代际传递的城乡差异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J]. 孙永强,颜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3]如何通过教育缓解收入不平等?[J]. 杨娟,赖德胜,邱牧远. 经济研究. 2015(09)
[4]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共教育——基于CHNS和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 陈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03)
[5]教育是中国社会的“平等器”吗?——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分析[J]. 周金燕. 复旦教育论坛. 2015(02)
[6]代际流动、教育收益与机会平等——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J]. 邸玉娜. 经济科学. 2014(01)
[7]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J]. 陈琳,袁志刚. 世界经济. 2012(06)
本文编号:3014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01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