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中专生生活应激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17:08
本文关键词:护理专业中专生生活应激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护理专业多以女生为主,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生活在一个女性相对多的环境中,缺乏与异性的正常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她们的心理健康。护理专业中专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即将踏入专业性行业、踏入社会的特殊时期,她们正面临着学习任务繁重、基础学历低下、就业形势严峻、自我发展迷茫及人际关系复杂等应激源,加上自身应对能力较差,是产生应激性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护理专业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国内外研究表明应激事件作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客观因素,它与个体的焦虑、抑郁、偏执及神经症等心理症状的发生呈正性相关。加强护理专业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减轻生活应激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其职业心理素质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也是当前护理职业教育的要求。本研究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包头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中专在校一、二年级各45名和三年级临床实习的40名学生,共130名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个体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学习成绩等变量)和学生应激问卷(Student-Life Stress Inventory,SLSI)进行4次跟踪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年级、躯体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家庭居住地、家庭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季节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学生的生活应激水平差异及存在的相关心理问题,并探索其变化规律,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护理专业中专生处于中等生活应激水平状态,一、二、三年级学生处于中等生活应激水平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0.73%、72.66%和74.17%;性别对护理专业中专生的生活应激水平没有影响;不同年龄、年级护理专业中专生的生活应激水平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生活应激水平也随之提高;不同躯体健康水平的护理专业中专学生的生活应激水平不同,躯体健康状况越差的学生,生活应激水平越高;不同学习成绩的护理专业中专学生的生活应激水平不同,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生活应激水平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来自农村的护理专业中专学生的生活应激水平要高于城镇学生,来自双亲家庭的护理专业中专生的生活应激水平要低于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其他特殊家庭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生活应激水平呈负相关,独生子女的护理专业中专生生活应激水平远远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春季护理专业中专生的生活应激水平要高于其他三个季节。 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构和管理体制,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氛围,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对护理专业中专生,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形式多样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积极建立心理预警与支持系统。在不同的季节,对不同年级、年龄、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等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关心她们的生活,多同她们进行情感的沟通,及时发现她们的心理问题,教会她们积极的应对方式,及时帮助她们解决心理困惑,提高她们的心理应对能力,降低生活应激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护理专业中专生 生活应激 心理健康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G715.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3
- 1.1.1 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10
- 1.1.2 应激与生活应激的概述10
- 1.1.3 生活应激与心理健康10-11
- 1.1.4 我国中专生的现状及心理特点11
- 1.1.5 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11-12
- 1.1.6 护理专业中专生生活应激、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12-13
- 1.2 研究目的13-14
- 2 对象与方法14-16
- 2.1 研究对象14
- 2.2 研究方法14-16
- 2.2.1 研究设计14
- 2.2.2 研究工具14-15
- 2.2.3 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15
- 2.2.4 质量控制15-16
- 2.2.4.1 调查人员的选取和培训15
- 2.2.4.2 问卷质量的控制15-16
- 3 结果16-35
- 3.1 一般资料16
- 3.2 结果16-35
- 3.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6-17
- 3.2.2 一、二、三年级护理中专学生的生活应激程度分类17
- 3.2.3 不同性别护理中专生的生活应激水平比较17-19
- 3.2.4 不同年级护理中专生的生活应激水平比较19-21
- 3.2.5 不同躯体健康水平护理中专生的生活应激水平比较21-23
- 3.2.6 不同学习成绩护理中专生的生活应激水平比较23-25
- 3.2.7 不同家庭居住地护理中专生的生活应激水平比较25-27
- 3.2.8 不同家庭情况护理中专生的生活应激水平比较27-29
- 3.2.9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护理中专生的生活应激水平比较29-31
- 3.2.10 护理中专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生活应激水平比较31-32
- 3.2.11 不同季节护理中专生的生活应激水平比较32-33
- 3.2.12 护理中专生生活应激水平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33-35
- 4 讨论35-39
- 4.1 护理专业中专生处于中等生活应激水平35
- 4.2 性别同生活应激的关系35-36
- 4.3 年级、年龄同生活应激的关系36-37
- 4.4 社会支持同生活应激的关系37-38
- 4.5 季节同生活应激的关系38
- 4.6 护理专业中专生生活应激水平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38-39
- 5 小结39-40
- 6 对策40-44
- 6.1 探索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40
- 6.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40
- 6.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团体或个体干预40-41
- 6.4 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41-42
- 6.5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42
- 6.6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心理应变能力42
- 6.7 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构和管理体制42-43
- 6.8 加大社会支持和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偏见43-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47-50
- 致谢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封丹s
本文编号:306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0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