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拟像时代我国农村教师角色认知失调及调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17:05

  本文关键词:拟像时代我国农村教师角色认知失调及调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师角色认知是教师在进行有关教师相关活动时,其所感知和思考教育领域诸现象,对自我应表现出来的态度以及行为模式的主观认识与想法。认知是行为的起点,教师角色认知是教师活动的起点,对于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拟像的来临,带来了真实的模拟、信息的爆炸与权力的蔓延。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亦或是师生自身,拟像都极大地改变了农工业时期的教育面貌。在知识、道德、行为、修养这四个教师活动领域内,,教师都面临着新的角色期待,亟须成为知识的传递者与意义建构者,道德的生成者和教化者,行为上的引导者和对话者,修养上的主动者和自省者。这些角色期待既是时代对教师的期望,也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延续的前提。但是,对于农村教师而言,拟像的绑架与农村场域的束缚的双重撕裂,传统时代农村教师角色认知的固化和拟像时代农村教师角色认知的蒙昧使其角色未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作出相应的变革。就知识角色而言,农村教师传递者意识出现错位,意义建构者缺场;其道德角色而言,生成者角色认知迷茫,教化者角色认知遮蔽;其行为角色而言,引导者角色认知缺失,独白者角色认知固化;其修养角色而言,主动者角色认知被束缚,自省者角色认知被绑架。冲突的发生,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产生阻碍的力量,势必采取相关策略促进农村教师角色冲突的调和与平衡的重建。而就认知而言,是一种个人的主观行为,因此,其调和也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就其知识角色而言,在于生存境遇与生命意识的回归;其道德角色而言,在于自我生成者与教化者认知的去蔽;其行为角色而言,在于学生观与师生观的启蒙;其修养角色而言,在于自我发展意识与自我反思意识的提高。总的来说,只有从农村教师自身出发,其认知失调的调和才能成为可能。
【关键词】:拟像时代 农村教师 角色认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5
  •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11-13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选题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22
  • 1.2.1 关于拟像时代及其特征的研究13-15
  • 1.2.2 关于教师角色认知的研究15-18
  • 1.2.3 关于拟像时代的教师角色认知的相关研究18-22
  • 1.3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22-23
  • 1.3.1 研究内容22-23
  • 1.3.2 研究思路23
  • 1.3.3 研究方法23
  • 1.4 核心概念23-25
  • 第2章 拟像时代概述25-28
  • 2.1 拟像时代概述25
  • 2.2 拟像时代特点概述25-28
  • 2.2.1 真实的模拟26
  • 2.2.2 信息的爆炸26
  • 2.2.3 权力的蔓延26-28
  • 第3章 拟像时代教师角色认知期待28-38
  • 3.1 拟像时代教师知识角色认知期待28-30
  • 3.1.1 知识传递者28-29
  • 3.1.2 意义建构者29-30
  • 3.2 拟像时代教师道德角色认知期待30-32
  • 3.2.1 生成者30-31
  • 3.2.2 教化者31-32
  • 3.3 拟像时代教师行为角色认知期待32-35
  • 3.3.1 引导者33-34
  • 3.3.2 对话者34-35
  • 3.4 拟像时代教师修养角色认知期待35-38
  • 3.4.1 主动者35-36
  • 3.4.2 内省者36-38
  • 第4章 拟像时代农村教师角色认知的失调38-46
  • 4.1 拟像时代农村教师知识角色认知的失调38-40
  • 4.1.1 知识传递者角色认知的错位38-39
  • 4.1.2 意义建构者角色认知的缺场39-40
  • 4.2 拟像时代农村教师道德角色认知的失调40-41
  • 4.2.1 生成者角色认知的迷茫40-41
  • 4.2.2 教化者角色认知的遮蔽41
  • 4.3 拟像时代农村教师行为角色认知的失调41-43
  • 4.3.1 引导者角色认知的缺失41-42
  • 4.3.2 独白者角色认知的固化42-43
  • 4.4 拟像时代农村教师修养角色认知的失调43-46
  • 4.4.1 主动者角色认知的被束缚43-44
  • 4.4.2 自省者角色认知的被禁锢44-46
  • 第5章 拟像时代农村教师角色认知失调原因分析46-51
  • 5.1 拟像的绑架与农村场域的束缚的双重撕裂46-48
  • 5.1.1 拟像的绑架46-47
  • 5.1.2 农村场域的束缚47-48
  • 5.2 拟像时代的教师角色要求与农村教师角色认知水平的矛盾48-51
  • 5.2.1 传统时代农村教师角色认知的固化48-49
  • 5.2.2 拟像时代农村教师角色认知的蒙昧49-51
  • 第6章 拟像时代农村教师角色认知调和策略研究51-59
  • 6.1 回归:拟像时代农村教师知识角色认知调和策略51-53
  • 6.1.1 生存境遇的回归51-52
  • 6.1.2 生命意识的回归52-53
  • 6.2 去蔽:拟像时代农村教师道德角色认知调和策略53-54
  • 6.2.1 生成者认知的去蔽53-54
  • 6.2.2 教化者认知的去蔽54
  • 6.3 启蒙:拟像时代农村教师行为角色认知调和策略54-57
  • 6.3.1 学生观的启蒙54-55
  • 6.3.2 师生观的启蒙55-57
  • 6.4 提高:拟像时代农村教师修养角色认知调和策略57-59
  • 6.4.1 自我发展意识的提高57
  • 6.4.2 自我反思意识的提高57-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66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国友;教学新议——对教学定义的再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2 徐圻;正确评价科学主义的得与失——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唐海朋;周天梅;;农村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摭谈[J];继续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4 肖川;;知识观与教学[J];今日教育;2005年11期

5 左彩虹;;符号狂欢的阴影——媒介蔓延对教育的挑战[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6 李彦花;;成为文化人: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复的关键[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7 霍力岩;论教育特征的变化──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J];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05期

8 马福全;;论教师成长动力的本质[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9 粟高燕;;论农村教师观念文化的重建[J];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10 戚万学;;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与文化选择[J];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本文关键词:拟像时代我国农村教师角色认知失调及调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06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6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