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共情:蕴涵、价值及其养成
发布时间:2021-03-23 14:23
教师共情作为优秀教师的重要品格和能力,得到中外教育界和教师群体的普遍认可。教师共情有着丰富的蕴涵,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共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理解与认知、构建更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教师共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来进行造就和养成,文化跨越与认同、情景进入与体验、经验反思与学习是实现教师共情养成的三个重要方法与途径。
【文章来源】:红河学院学报. 2020,18(0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 教师共情的蕴涵
二 教师共情的价值
(一)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理解与认知
(二)构建更为良好积极的师生关系
(三)师生共情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四)对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 教师共情的养成
(一)文化跨越与认同
(二)情景进入与体验
(三)经验反思与学习
四 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情”在教师培训实务中的具体运用探索[J]. 王进,孙国庆.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10)
[2]教师共情干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何宁,刘晨. 当代教师教育. 2017(03)
[3]共情: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J]. 孙炳海. 江苏教育. 2017(64)
[4]初中教师共情能力调查及对策探析[J]. 管梅娟,殷军,管素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03)
[5]论教师的共情能力[J]. 周瑶. 浙江教育科学. 2011(06)
[6]共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J]. 许小红,王赛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22)
[7]共情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与理论模型[J]. 杨丽. 现代教育科学. 2011(06)
[8]用教师的“共情”呵护学生的心灵[J]. 杨光华,王家成. 中国教师. 2011(01)
本文编号:3095952
【文章来源】:红河学院学报. 2020,18(0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 教师共情的蕴涵
二 教师共情的价值
(一)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理解与认知
(二)构建更为良好积极的师生关系
(三)师生共情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四)对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 教师共情的养成
(一)文化跨越与认同
(二)情景进入与体验
(三)经验反思与学习
四 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情”在教师培训实务中的具体运用探索[J]. 王进,孙国庆.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10)
[2]教师共情干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何宁,刘晨. 当代教师教育. 2017(03)
[3]共情: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J]. 孙炳海. 江苏教育. 2017(64)
[4]初中教师共情能力调查及对策探析[J]. 管梅娟,殷军,管素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03)
[5]论教师的共情能力[J]. 周瑶. 浙江教育科学. 2011(06)
[6]共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J]. 许小红,王赛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22)
[7]共情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与理论模型[J]. 杨丽. 现代教育科学. 2011(06)
[8]用教师的“共情”呵护学生的心灵[J]. 杨光华,王家成. 中国教师. 2011(01)
本文编号:3095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095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