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困扰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9 02:47
为探究大学生的人际困扰与自尊之间的关系,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六盘水师范学院340名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尊得分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的自尊水平低于男生(P <0.05);大学生人际困扰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的人际困扰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的得分(P <0.05);人际困扰和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 <0.01),自尊对人际困扰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的自尊越高,人际困扰就越小。
【文章来源】: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32(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二)研究工具
1. 自尊量表
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三)数据处理
二、结果
(一)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自尊水平状况
1. 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
2. 自尊水平的学科差异
3. 自尊水平的年级差异
(二)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人际困扰状况
1. 人际困扰的性别差异。
2. 人际关系困扰的学科差异。
3. 人际关系困扰的年级差异。
(三)自尊与人际关系各维度的相关
(四)自尊对人际困扰影响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
(一)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自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 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分析。
2. 大学生自尊的年级差异分析。
(二)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人际困扰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 大学生人际困扰的性别差异分析。
2. 大学生人际困扰的学科差异分析。
3. 大学生人际困扰的年级差异分析。
(三)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自尊水平与人际困扰相关、回归分析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心理韧性、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 刘晓东,梁瑞琼.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15)
[2]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J]. 高爽,张向葵,徐晓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9)
[3]大学生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作用[J]. 陈艳红,程刚,关雨生,张大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6)
[4]大学生自尊、自我和谐和人际和谐的关系研究[J]. 张华玲. 卫生研究. 2014(02)
[5]贫困大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何瑾,樊富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3)
[6]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困扰的调查研究[J]. 彭桂良. 学理论. 2014(05)
[7]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的实证调查研究[J]. 王宁新,甘梦雅,宋旭恩.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01)
[8]大学生应对幽默和社交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林凌敏.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9]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研究[J]. 李晓敏,罗静,高文斌,袁婧.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05)
[10]儒家文化与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J]. 李国华,田梅英,李厚忠,高丽娟.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8(05)
硕士论文
[1]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研究:防御方式的中介作用[D]. 孙美.湖南师范大学 2017
[2]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 张汀.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3]硕士研究生自尊、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 王晶.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相关研究[D]. 魏颖.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4964
【文章来源】: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32(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二)研究工具
1. 自尊量表
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三)数据处理
二、结果
(一)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自尊水平状况
1. 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
2. 自尊水平的学科差异
3. 自尊水平的年级差异
(二)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人际困扰状况
1. 人际困扰的性别差异。
2. 人际关系困扰的学科差异。
3. 人际关系困扰的年级差异。
(三)自尊与人际关系各维度的相关
(四)自尊对人际困扰影响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
(一)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自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 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分析。
2. 大学生自尊的年级差异分析。
(二)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人际困扰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 大学生人际困扰的性别差异分析。
2. 大学生人际困扰的学科差异分析。
3. 大学生人际困扰的年级差异分析。
(三)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生自尊水平与人际困扰相关、回归分析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心理韧性、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 刘晓东,梁瑞琼.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15)
[2]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以中国大学生为样本[J]. 高爽,张向葵,徐晓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9)
[3]大学生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作用[J]. 陈艳红,程刚,关雨生,张大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6)
[4]大学生自尊、自我和谐和人际和谐的关系研究[J]. 张华玲. 卫生研究. 2014(02)
[5]贫困大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何瑾,樊富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3)
[6]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困扰的调查研究[J]. 彭桂良. 学理论. 2014(05)
[7]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的实证调查研究[J]. 王宁新,甘梦雅,宋旭恩.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01)
[8]大学生应对幽默和社交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林凌敏.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9]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研究[J]. 李晓敏,罗静,高文斌,袁婧.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05)
[10]儒家文化与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J]. 李国华,田梅英,李厚忠,高丽娟.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8(05)
硕士论文
[1]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研究:防御方式的中介作用[D]. 孙美.湖南师范大学 2017
[2]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 张汀.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3]硕士研究生自尊、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 王晶.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相关研究[D]. 魏颖.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4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19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