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信息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4-27 20:12
本文关键词:美国社会信息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技术学研究注重技术手段的教育应用,以先进技术手段以及教学和学习理论、方法的使用解决教育问题,实现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目标。因此,需要对教育技术实践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美国社会信息学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是关于信息技术在文化或制度环境中的研究,主张从信息技术与制度和文化环境的互相影响的视角出发,对于信息技术的设计、使用及其影响的跨学科研究。社会信息学研究受实用主义思想影响,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实际效果,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论文从社会信息学的信息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在介绍国内外社会信息学发展和研究状况、分析美国社会信息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研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中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中重视背景研究路线的观点,,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说明。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对于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等内容进行了说明;第二章分析了社会信息学的基本概念,重点分析了美国社会信息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并对美、俄、日、中四国的社会信息学研究中存在差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从技术论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信息学和教育技术学研究相互关联的基础——适当技术论,并分别从社会信息学和教育技术学两方面论述了其各自研究中的适当技术论思想;第四章阐述了教育技术学研究借鉴社会信息学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增加“背景研究路线”的观点,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社会信息学 适当技术论 教育技术学 背景研究路线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1;G434
【目录】:
- 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第一章 绪论8-21
- 第一节 问题缘起8-17
- 一、 信息时代要求教育形式与之相适应——获取知识的方法、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8-10
- 二、 中美教育技术的研究的差异10-15
- 三、 教育技术研究中的“技术主导”现象15-16
- 四、 社会信息学重视技术应用环境的作用16-17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7-18
- 一、 研究目的17
- 二、 研究意义17
- 三、 研究方法17-18
- 第三节 研究现状18-21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8-19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9-21
- 第二章 社会信息学概述21-42
- 第一节 社会信息学的概念21-26
- 一、 什么是社会信息学21-22
- 二、 相关概念的区别22-26
- 第二节 美国社会信息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26-34
- 一、 美国社会信息学的发展历程26-28
- 二、 美国社会信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8-34
- 第三节 其他国家社会信息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34-42
- 一、 俄罗斯34-37
- 二、 日本37-39
- 三、 中国39-40
- 四、 美、俄、日、中社会信息学研究对比40-42
- 第三章 统一的技术观基础:适当技术论42-56
- 第一节 技术观概述42-45
- 一、 技术自由论42-43
- 二、 技术决定论43-44
- 三、 适当技术论44-45
- 第二节 社会信息学研究体现的适当技术论45-50
- 一、 对社会环境重要性的重视45-47
- 二、 对技术系统与工作流程相互关系的分析47-48
- 三、 社会技术系整体性的研究48-49
- 四、 网络资源便利性的探讨49-50
-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研究体现的适当技术论50-56
- 一、 教育技术AECT05定义与AECT94定义的对比分析50-51
- 二、 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51-53
- 三、 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53-56
- 第四章 社会信息学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启示——背景研究路线56-66
- 第一节 理性看待技术的教育应用57-60
- 第二节 社会环境的作用60-61
- 第三节 工作方式与技术系统61-63
- 第四节 社会技术系统整体观63-64
- 第五节 网络设施和资源的便利使用64-66
- 第五章 总结66-69
- 第一节 研究结论66-67
- 第二节 研究局限和后续研究67-69
- 参考文献69-7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71-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钢善,彭惠群;教育技术与媒体技术关系辨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郭琴;;电化教育的定义与发展——对中国电化教育的反思(之三)[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3 李文光;;关于教育技术本土化的理论创新探索——南国农和萧树滋的电化教育思想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4 闫学杉;从新闻学到社会信息学──日本新闻与传播教育的变迁[J];国际新闻界;1997年04期
5 滨田纯一;“社会信息学”综述[J];国际新闻界;1999年01期
6 А.Д.乌尔苏尔 ,赵国琦;论社会信息学的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05期
7 应寿y=;乌尔苏尔的社会信息学:起因、论点、动向[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8 郑海燕;社会信息学: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9 梁俊兰;美国信息学家罗布·克林[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10 唐锦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关键要素探究——一项教学实验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全城;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社会信息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31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