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康县在校学生“互联网盲目崇拜现象”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12:00
为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号召,本人于2005年7月份(7月4日~7月24日)的时间里接受华中科技大学的派遣,前往地处我国中西部的贫困县——湖北省保康县开展扶贫推广信息化支教工作。在支教的这20天内,笔者发现在保康县地区的学校中,在校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对互联网盲目的信任和崇拜,笔者把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归结为“互联网盲目崇拜现象”。对于形成该现象的原因,笔者在支教期间对该县12个镇的12所中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共抽样发送400余份问卷,并对几项制约因素进行论证研究。最终由调查结果论证证明,信息化工程的影响会导致在校学生高度信任和依赖互联网;有限的媒体及关于互联网有限的信息使在校学生高度信任、高度依赖和对从互联网中获取的期望值很高;而教师的主观态度则明显导致了这四个因素值的倾向,其中在校学生对互联网的低危害性的理解是由老师的态度促使的。此研究可作为前期研究,期望能对后续研究有科学意义。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相关背景资料
1.2 保康教育中的互联网的“盲目崇拜”现象
2 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
2.1 “媒介技术决定论”的研究
2.2 信息传播及态度影响过程研究
2.3 农村教育领域传播效果研究
3 现象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3.1 现象的界定
3.2 假设
3.3 研究内容
3.4 研究框架
4 调查研究方法
4.1 抽样设计
4.2 问卷分析
4.3 分析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教育信息化工程与调查者形成对互联网盲目崇拜态度的关系
5.2 媒体信息的局限与调查者形成对互联网盲目崇拜态度的关系
5.3 教师的人为影响与调查者形成对互联网盲目崇拜态度的关系
5.4 研究结论
6 讨论与建议
6.1 关于本研究的讨论
6.2 对新科技新媒体在农村的宣传普及中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附录 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鲍德里亚后期的技术哲学思想[J]. 孔明安.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05)
[2]论麦克卢汉传播观念的“技术乌托邦主义”——理解麦克卢汉的新视角[J]. 纪莉.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3(01)
[3]技术时代的哲学反思——“第八届全国技术哲学研讨会”综述[J]. 高亮华. 哲学研究. 2000(12)
[4]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决定论”吗?[J]. 牟焕森.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09)
[5]社会建构论与技术哲学[J]. 李三虎,赵万里.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09)
[6]技术决定论的多种面貌与技术概念的多重含义[J]. 黄锫坚.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06)
[7]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点评[J]. 李伯聪.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0(01)
[8]从唯物史观看科学和技术──关于探讨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方法论[J]. 刘奔. 哲学研究. 1998(06)
[9]制度、技术和创新──技术创新研究迫切需要开拓的一个新视野[J]. 王大洲,关士续.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6(06)
[10]关于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两个问题[J]. 朱葆伟. 哲学研究. 1995(07)
本文编号:3370616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相关背景资料
1.2 保康教育中的互联网的“盲目崇拜”现象
2 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
2.1 “媒介技术决定论”的研究
2.2 信息传播及态度影响过程研究
2.3 农村教育领域传播效果研究
3 现象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3.1 现象的界定
3.2 假设
3.3 研究内容
3.4 研究框架
4 调查研究方法
4.1 抽样设计
4.2 问卷分析
4.3 分析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教育信息化工程与调查者形成对互联网盲目崇拜态度的关系
5.2 媒体信息的局限与调查者形成对互联网盲目崇拜态度的关系
5.3 教师的人为影响与调查者形成对互联网盲目崇拜态度的关系
5.4 研究结论
6 讨论与建议
6.1 关于本研究的讨论
6.2 对新科技新媒体在农村的宣传普及中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附录 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鲍德里亚后期的技术哲学思想[J]. 孔明安.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05)
[2]论麦克卢汉传播观念的“技术乌托邦主义”——理解麦克卢汉的新视角[J]. 纪莉.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3(01)
[3]技术时代的哲学反思——“第八届全国技术哲学研讨会”综述[J]. 高亮华. 哲学研究. 2000(12)
[4]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决定论”吗?[J]. 牟焕森.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09)
[5]社会建构论与技术哲学[J]. 李三虎,赵万里.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09)
[6]技术决定论的多种面貌与技术概念的多重含义[J]. 黄锫坚.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06)
[7]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点评[J]. 李伯聪.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0(01)
[8]从唯物史观看科学和技术──关于探讨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方法论[J]. 刘奔. 哲学研究. 1998(06)
[9]制度、技术和创新──技术创新研究迫切需要开拓的一个新视野[J]. 王大洲,关士续.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6(06)
[10]关于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两个问题[J]. 朱葆伟. 哲学研究. 1995(07)
本文编号:3370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370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