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11-18 18:26
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具有民主式教学关系、主动参与式学习文化、分层式教学目标、项目制教学内容、共创式学习策略、生成式知识构建方式等特质。它是针对翻转课堂1.0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而提出的积极有效应对策略,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组织约束与自由相平衡的教学内容、采取协作共创式的教学措施来对其建设。以《界面交互设计》课程为例,在反思基础上,优化并形成"h"字型的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实施路径,包括明确教师专业赋能者的定位与作用,建立以知识框架为基础的逆向传播教学理念,结合协同学习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创建。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9(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以学生生成内容为导向的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释义图
通过与实施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课程中学生的交流,可以得知学生把线下面对面的个别辅导看作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这验证了大多数的教导都是通过口头交谈、分析和建议来实现的观点[14]。在个别辅导环节,教师常常被视为专家,他们可以读懂学生作品中的意义,然后告诉学生该意义是什么,并与学生共同评估解决方案以达成共识,这体现了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中共创性特点。因此,在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倾听和引导。他们对学生解决方案的评价和建议都是基于自身发现和经验,这使得他们的评估是响应式的,而不是惯例性的[9]。此外,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性和信任并降低自身威权来鼓励学生承担责任,将使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有助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也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的角色功能是创造一个互动协作的教学环境,通过赋能学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将自己视为自我学习创造者。(二)建立以知识框架为基础的逆向传播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学习的体验属性及其教学意蕴[J]. 罗祖兵,郭超华. 教育研究. 2019(11)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式与统一[J]. 郭建鹏.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6)
[3]寻找设计研究新范式——2018首届《装饰》学术年会综述[J]. 周志. 装饰. 2018(06)
[4]基于跨学科模式的聚合课程研究——兼谈商务汉语聚合课程建设[J]. 沈庶英. 教育研究. 2018(01)
[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J]. 张乐,张云霞. 中国高等教育. 2018(01)
[6]“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 王鉴,安富海,李泽林. 教育研究. 2017(11)
[7]“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 刘刚,李佳,梁晗. 中国高教研究. 2017(02)
[8]翻转课堂: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因应策略[J]. 吴仁英,王坦. 教育研究. 2017(02)
[9]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J]. 赵俊芳,崔莹.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6)
[10]基于微课程的高校翻转课堂实践研究[J]. 郑娅峰,李艳燕,黄志南,蒋梦璐.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1)
本文编号:3503388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9(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以学生生成内容为导向的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释义图
通过与实施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课程中学生的交流,可以得知学生把线下面对面的个别辅导看作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这验证了大多数的教导都是通过口头交谈、分析和建议来实现的观点[14]。在个别辅导环节,教师常常被视为专家,他们可以读懂学生作品中的意义,然后告诉学生该意义是什么,并与学生共同评估解决方案以达成共识,这体现了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中共创性特点。因此,在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倾听和引导。他们对学生解决方案的评价和建议都是基于自身发现和经验,这使得他们的评估是响应式的,而不是惯例性的[9]。此外,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性和信任并降低自身威权来鼓励学生承担责任,将使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有助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也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的角色功能是创造一个互动协作的教学环境,通过赋能学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将自己视为自我学习创造者。(二)建立以知识框架为基础的逆向传播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学习的体验属性及其教学意蕴[J]. 罗祖兵,郭超华. 教育研究. 2019(11)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式与统一[J]. 郭建鹏.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6)
[3]寻找设计研究新范式——2018首届《装饰》学术年会综述[J]. 周志. 装饰. 2018(06)
[4]基于跨学科模式的聚合课程研究——兼谈商务汉语聚合课程建设[J]. 沈庶英. 教育研究. 2018(01)
[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J]. 张乐,张云霞. 中国高等教育. 2018(01)
[6]“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 王鉴,安富海,李泽林. 教育研究. 2017(11)
[7]“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 刘刚,李佳,梁晗. 中国高教研究. 2017(02)
[8]翻转课堂: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因应策略[J]. 吴仁英,王坦. 教育研究. 2017(02)
[9]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J]. 赵俊芳,崔莹.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6)
[10]基于微课程的高校翻转课堂实践研究[J]. 郑娅峰,李艳燕,黄志南,蒋梦璐. 现代教育技术. 2016(01)
本文编号:3503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50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