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强国靠教育,教育靠教师的今天,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推动力;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舍恩(Donald.A.Sch n)提出在专业实践中培养反思实践者的反思能力以来,“反思”(reflective)、“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反思型教师”(reflective teacher)、“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practice)、“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等教育理念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主流声音;成为全球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诉求的重要问题;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走向和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培养高质量的教师,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培养。目前我国教师群体依然存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模式僵化、教师的个体性知识不受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不完善等问题。反思型教师的培养能够顺应我国教师发展的诉求,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符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教师。 本文运用比较教育学的国别专题教育研究框架、教育社会生态理念对美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分析。研究采用比较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等具体研究方法。简要地考察了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历史发展进程,力求真实完整地反映出美国反思型教师的目标定向、内容要求、条件环境和方式方法等现实状况。明确地概括出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批判性、合作性、螺旋上升性的特点,进而再对其培养成效、特征和局限以及我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比较反思的基础上为我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反思 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化 反思型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51;G57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10-13
- 1.1.1 选题缘由10-11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3-19
-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及分析13-15
- 1.2.2 核心概念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分析15-19
- 1.3 论文的基本内容19-20
- 1.3.1 论文的基本内容19
- 1.3.2 论文的创新点19
- 1.3.3 论文的难点19-20
- 1.3.4 论文的缺陷与不足20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20-22
- 1.4.1 国别专题研究20
- 1.4.2 教育社会生态范式20-21
- 1.4.3 文献法21
- 1.4.4 比较分析法21-22
- 第2章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基本理念22-32
- 2.1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相关概念界定22-25
- 2.1.1 反思与反思性教学22-23
- 2.1.2 反思型实践者或反思型教师23-24
- 2.1.3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24-25
- 2.2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相关的理论基础25-32
- 2.2.1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哲学基础25-27
- 2.2.2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心理学基础27-29
- 2.2.3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教育学基础29-32
- 第3章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历史发展与现实背景32-37
- 3.1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历史沿革32-34
- 3.1.1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前萌芽期32
- 3.1.2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萌芽发展期32-33
- 3.1.3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有机完善期33-34
- 3.2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现实背景34-37
- 3.2.1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社会诉求34-35
- 3.2.2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学校要求35-36
- 3.2.3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内在动力36-37
- 第4章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现状37-48
- 4.1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目标37-38
- 4.1.1 改善教育教学质量37
- 4.1.2 完善教师质量控制体系37-38
- 4.1.3 培养专家型教师38
- 4.2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角色定位38-43
- 4.2.1 积极的教育理论批判者38-40
- 4.2.2 务实的教育实践行动研究者40-41
- 4.2.3 个性的理论知识构建者41-42
- 4.2.4 开放交流、合作共生的关系创造者42-43
- 4.3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教育内容43-45
- 4.3.1 教育问题意识的养成43-44
- 4.3.2 个人教育哲学的形成44
- 4.3.3 协调合作心理氛围的建立44-45
- 4.4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教育方式45-48
- 4.4.1 兼顾理论与实践的职前培养45-46
- 4.4.2 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发展学校”(PDS)46-47
- 4.4.3 多元的教师评价体系47-48
- 第5章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成效、特点及挑战48-54
- 5.1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的成效48-50
- 5.1.1 教师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48
- 5.1.2 教师实践能力的解放与提高48-49
- 5.1.3 理想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健全49-50
- 5.2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特点50-52
- 5.2.1 批判性50
- 5.2.2 合作性50-51
- 5.2.3 螺旋上升性51-52
- 5.3 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面临的挑战52-54
- 5.3.1 政策和经费支持不能持续52
- 5.3.2 学校反思环境构建不够健全52-53
- 5.3.3 教师反思存在发展瓶颈期53-54
- 第6章 从盲目走向反思: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启示与借鉴54-61
- 6.1 中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现状概述54-56
- 6.1.1 中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发展历程54
- 6.1.2 中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特点54-55
- 6.1.3 中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方法或途径55-56
- 6.2 中国反思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56-58
- 6.2.1 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56
- 6.2.2 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影响反思型教师的养成56-57
- 6.2.3 教师反思实践缺乏持久性和发展性57-58
- 6.3 中国教师如何反思:反思型教师培养美国模式的启示与借鉴58-61
- 6.3.1 更新教师培养理念,确立教师反思性发展基本模式58
- 6.3.2 开展行动研究搭建教师穿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58-59
- 6.3.3 营造反思性学校氛围,激发教师持续反思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真金;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 卢真金;反思性教学的五种传统[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4 洪明;“反思实践”思想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争议——来自舍恩、舒尔曼和范斯特马切尔的争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5 陶沙,李蓓蕾;内隐认知:认识人类认知与学习的新窗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7 申继亮,辛涛;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张贵新,饶从满;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1期
9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个人实践理论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1期
10 傅梅芳;教育反思能力——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继续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志泉;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艳玲;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教育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红利;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国家标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二伟;论反思性教师及其能力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彭小凡;反思式外语教师培训的效果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魏鑫;教师反思的理论研究与现实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司兴勇;试论反思型教师及其能力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东胜;反思型教师校本培训的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费振新;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6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