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解释水平、广告诉求方式对儿童广告态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21 22:22

  本文关键词:解释水平、广告诉求方式对儿童广告态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测量儿童不同解释水平对不同广告诉求方式的态度,旨在探究解释水平与广告诉求方式对儿童广告态度的影响,并初步了解儿童解释水平的发展现状。 方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问卷法调查儿童解释水平的发展现状。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了1200名苏北地区六所中小学校的三年级、五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的学生。利用Vallacher和Wegner(1987)编制的行为识别量表对儿童的解释水平进行测量,同时获得年级、性别和年龄等相应的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包括五个2(心理距离)*2(广告诉求方式)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心理距离是被试间变量,广告诉求方式是被试内变量,广告态度是因变量。依据心理距离的四个维度(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概率性)划分为五个实验,其中社会距离利用两种方法进行操控。每个实验均从第一部分中随机选取被试,且不重复。被试在接受心理距离操控后,做自由联想测验,然后向其呈现两类诉求方式的广告,之后完成广告态度问卷。 结果:(1)有77.2%的被试属于高解释水平。儿童解释水平的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3,971)=5.859,p=0.0010.05),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0.227,p=0.8200.05)。 (2)儿童固有解释水平与操控后解释水平相关不显著(r=0.004,2=0.5700.05)。 (3)在较近心理距离下,儿童操控后的解释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161,p=0.010.05)。 (4)不同的心理距离提示下儿童对广告产品的表征表现出显著差异(时间距离t=3.253,p=0.0010.01;空间距离t---2.241,p-0.0290.05;社会距离1t=-2.032,p=0.0450.05:社会距离2t=-2.660,p=0.0090.05:概率性t=-2.635,p=0.010.05)。 (5)不同心理距离情景下,儿童对不同诉求方式的广告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较远心理距离情境下,对理性广告态度要高于情感广告态度,在较近的心理距离情景下则相反。(时间距离Z远=-3.100,p=0.0020.05,Z.近=-4.484,p=0.0000.001;空间距离Z远:-2.069,p=0.0390.05,Z近=-4.198,p=0.0000.001;社会距离1Z远=-3.693,p=0.0000.001,2近=-2.801,p=0.0050.01;社会距离2:远=-5.909,p=0.0000.001,:Z近=-2.067,p=0.0390.05;概率性Z远=-3.467,p=0.0010.01,Z近=-2.515,p=0.0120.05;)。 (6)时间距离中,时间距离主效应显著,交互作用显著(F(1,184)=48.180,p=0.0000.001;F(1,184)=5.714,p=0.0170.05),广告诉求方式主效应不显著。空间距离中,空间距离、广告诉求方式主效应均显著,交互作用显著(F(1,52)=8.959,p=0.0030.05;F(1,52)=7.047,p=0.0090.05;F(1,52)=34.009,p=0.0000.001)。社会距离1中,社会距离和广告诉求方式主效应均不显著,交互作用显著(F(1,95)=17.979,p=0.0000.001)。社会距离2中,广告诉求方式主效应显著,交互作用显著(F(1,,101)=60.098,p=0.0000.001)。概率性中,广告播出概率和广告诉求方式主效应均不显著,交互作用显著(F(1,51)=22.173,p=0.0000.001)。 结论: (1)9-15岁儿童解释水平的发展相对稳定,倾向于启用高的解释水平。 (2)9-15儿童解释水平的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年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上,年级越高,解释水平越高,其中七年级为解释水平转变的关键时期,九年级解释水平发展迅速。 (3)在四个心理距离维度上,远近不同的心理距离提示下儿童对广告产品的表征表现出显著差异。 (4)儿童在较远的心理距离条件下,对理性广告的态度要显著高于对情感广告的态度。 儿童在较近的心理距离条件下,对情感广告的态度要显著高于对理性广告的态度。
【关键词】:儿童 解释水平 心理距离 广告诉求方式 广告态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3
  • 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13-32
  • 1 解释水平理论13-25
  • 1.1 解释水平理论概述13-14
  • 1.2 解释水平理论的研究方法14-15
  • 1.3 解释水平理论与心理距离15-16
  • 1.4 心理距离造成解释水平变化的内部机制16-17
  • 1.5 解释水平理论的应用17-25
  • 2 广告诉求方式与广告态度的概念及相关研究概述25-30
  • 2.1 广告诉求方式的相关概念26
  • 2.2 有关广告诉求方式的实证研究26-27
  • 2.3 广告态度的相关概念27-28
  • 2.4 广告态度的测量28-29
  • 2.5 广告态度相关研究29-30
  • 3 解释水平与广告诉求方式的可能关系30-32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32-35
  • 1 已有研究的局限32-33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3-35
  • 第三部分 儿童解释水平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因素调查35-44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35
  • 2 研究方法35-37
  • 2.1 研究对象35-36
  • 2.2 研究工具36
  • 2.3 施测过程36-37
  • 2.4 数据处理37
  • 3 研究结果37-40
  • 3.1 不同年级、性别儿童解释水平平均得分及人数分布37-38
  • 3.2 性别在解释水平上的t检验38-39
  • 3.3 性别、年级在解释水平上的方差分析39
  • 3.4 性别、年级在高低解释水平组上的卡方检验39-40
  • 4 分析与讨论40-43
  • 5 小结43-44
  • 第四部分 解释水平、广告诉求方式对儿童广告态度的影响44-81
  • 1 时间距离与广告诉求方式对儿童广告态度的影响44-57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44
  • 1.2 研究方法44-50
  • 1.3 数据分析与结果50-54
  • 1.4 讨论54-57
  • 1.5 小结57
  • 2 空间距离与广告诉求方式对儿童广告态度的影响57-64
  • 2.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58
  • 2.2 研究方法58-59
  • 2.3 数据分析与结果59-61
  • 2.4 讨论61-63
  • 2.5 小结63-64
  • 3 社会距离与广告诉求方式对儿童广告态度的影响64-74
  • 3.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64-65
  • 3.2 研究方法65-66
  • 3.3 数据分析与结果66-70
  • 3.4 讨论70-74
  • 3.5 小结74
  • 4 播出概率与广告诉求方式对儿童广告态度的影响74-81
  • 4.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74-75
  • 4.2 研究方法75-76
  • 4.3 数据分析与结果76-78
  • 4.4 讨论78-80
  • 4.5 小结80-81
  • 第五部分 总讨论81-83
  • 1 9-15岁儿童的解释水平的发展特点81
  • 2 操控后解释水平与固有解释水平的关系81
  • 3 心理距离对儿童心理表征的影响81-82
  • 4 不同解释水平下儿童对不同诉求方式的广告的态度82-83
  • 第六部分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83-87
  • 1 总结论83
  • 2 建议83-85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85-87
  • 参考文献87-92
  • 附录92-12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20-121
  • 致谢121-1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俞国良,曾盼盼,辛自强,罗晓路;高年级小学生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陈国平;王瑛浔;;城市青少年的广告态度与消费心理分析[J];青年研究;2008年04期

3 王晓华;广告诉求与广告效果[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王怀明,陈毅文;广告诉求形式与消费者心理加工机制[J];心理科学;1999年05期

5 张红霞,王晨,李季;青少年对广告的态度及影响因素[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解释水平、广告诉求方式对儿童广告态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85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2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