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教室空间构造的现象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09:13

  本文关键词:教室空间构造的现象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象学作为一个新型研究视角近年来已融入到多个领域的研究,确立于胡塞尔在逻辑学研究中对科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反思。他意识到工业化进程中的人类研究已经越来越远离生活世界,,而仅仅建立在对概念、经验的抽象建构中。所以胡塞尔提出现象学的研究方式,即通过对附着于事物之上的人为建构进行“悬置”、“去蔽”,进而回到事物的本真。承袭胡塞尔现象学研究方式的还有海德格尔、梅洛-庞蒂、赫尔曼·施密茨等现象学家,他们从人的存在、身体、情感等各个方面探寻着真实的世界。在大部分现象学家的理论中都有关于空间的研究,总体来说,现象学视角下的空间是与人紧密相关的。空间物件的摆放、空间秩序的建立、空间文化的塑造都起源于人的身体、意识、情绪等的感知与体验。 本研究以现象学的空间理念与方法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学现有的一般教室进行考察。全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起源与背景。主要对科学实证主义思考模式影响下的教室功能管理学化、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压制的现状做出陈述。 第二部分,空间现象学的理论阐述。这部分列举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赫尔曼·施密茨几位现象学家的空间理论,并总结现象学的空间观是与人的个体性、当下性的体验紧密相关的。 第三部分,解构现有的教室空间秩序。现有的教室是以物理学与建筑几何学为基础的工具化空间,通过物件的摆放与墙面的布置以管制学生的行为并建立相应的道德机制。 第四部分,重构现象学的教室空间。现象学的教室空间是建立于学生的身体感知、当下境遇之上的情感空间或身体空间。 第五部分,现象学视角下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研究。这部分将对一堂小学音乐课中的几个观察个案的行为进行描述与反思。 第六部分,学生空间体验对教师机智的诉求。这部分将对教师机智做一次追问。倡导教师要具有一种处理情境的能力,关注儿童个体,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起与学生强烈而单纯的指向性。 现象学的空间不依赖于物理学的丈量而存在,它藏匿在教学秩序的死角中,在学生的情绪里紧缩、旋转、建构甚至坍塌。学生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以尊重自我体验为前提的空间,他们在这里能够表达与释放自己,认识与找回自己。
【关键词】:空间现象学 教室空间 教师机智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8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1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1-12
  • 1.1.1 背景11-12
  • 1.1.2 目的和意义12
  • 1.2 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12-17
  • 1.2.1 国内研究12-15
  • 1.2.2 国外研究15-16
  • 1.2.3 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16-17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7-19
  • 1.3.1 研究思路17-19
  • 1.3.2 研究方法19
  • 1.4 核心概念界定19-21
  • 1.4.1 教室空间19
  • 1.4.2 现象学19-21
  • 2 现象学关于空间理论的阐释21-27
  • 2.1 胡塞尔的空间观21-22
  • 2.2 海德格尔的空间观22-23
  • 2.3 梅洛-庞蒂的空间观23-25
  • 2.4 赫尔曼·施密茨的空间观25-26
  • 小结:现象空间的一般特点26-27
  • 3 中小学教室空间的基本构造及其解构27-37
  • 3.1 光影组合:建筑几何学意义上的空间构造27-29
  • 3.2 座位排列:知识管理学意义上的空间构造29-32
  • 3.3 空间区划:班级文化学意义上的空间构造32-34
  • 3.4 墙的布置:视觉传播学意义上的空间构造34-36
  • 小结:物理空间的一般特点36-37
  • 4 中小学教室空间构造的现象学重构37-51
  • 4.1 光影的情绪性:空间的延伸37-39
  • 4.2 座位的身体性:宽窄的逆转39-42
  • 4.3 讲台的权力性:中心的偏离42-44
  • 4.4 区划的深度性:死角的诞生44-47
  • 4.5 墙壁的规训性:厚度的变异47-49
  • 4.6 空间的原始性:直觉的回归49-50
  • 小结:空间构造的存在体验50-51
  • 5 教室空间的形式与本质——学生课堂空间行为的观察研究51-57
  • 5.1 观察样本的筛选51
  • 5.2 研究理念与假设51-52
  • 5.3 课堂观察座位表52-53
  • 5.4 教室空间本质的现象学描述53-55
  • 5.5 观察者的反思55-57
  • 6 学生空间体验对教师机智的诉求57-62
  • 6.1 学校的空间控制——一种虚假的机智57-58
  • 6.2 学生成长对教室空间构造机智的诉求58-60
  • 6.3 尊重学生主体的性教室空间构造60-62
  • 7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9
  • 附录A 现象学视野下教室空间的非参与性观察报告(1)69-71
  • 附录B 现象学视野下教室空间的非参与性观察报告(2)71-73
  • 附录C 现象学视野下教室空间的非参与性观察报告(3)73-75
  • 附录D 现象学视野下教室空间的非参与性观察报告(4)75-76
  • 附录E 现象学视野下教室空间的非参与性观察报告(5)76-78
  • 附录F 现象学视野下教室空间的访谈报告(1)78-79
  • 在学研究成果79-80
  • 致谢80-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光明;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王洪才;;现象学教育学:颠覆、回复与整合[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3 朱光明;陈向明;;教育叙述探究与现象学研究之比较——以康纳利的叙述探究与范梅南的现象学研究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4 杨善华;;“意识”、“见识”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个现象学与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5 徐雪梅;;学校空间德育意蕴的受限与扩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2期

6 屠兴勇;;“空间性”的现象学沉思——另一种生存维度的海德格尔诠释[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林仕彬;;现象学视域下的教育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关群德;;梅洛-庞蒂对空间的现象学理解[J];法国研究;2009年04期

9 肖正德,肖益灿;中小学生座位编排的问题和对策[J];班主任;2002年10期

10 李亚娟;神显豪;;现象学方法在大学课程中的应用分析——以一门德育原理课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8期


  本文关键词:教室空间构造的现象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85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2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