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后现代教育领导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21:19
本文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教育领导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教育领导理论的有机结合是本文的研究宗旨,选择建设性后现代这一视角是因为建设性后现代是对现代主义批判、吸收、否定、扬弃基础之上积极建构起来的,建设性后现代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反思。守成需要管理,变革需要领导,与其说采用何种领导体制、领导方法,不如说用何种思想指导教育领导。有什么样的教育领导,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教育,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西方,其解构、建构的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思想给我们带来与传统思维相互撞击的智慧火花,为研究教育领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我国教育领导的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本文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教育领导理论的特殊性,提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领导的特征。通过对现代领导理论与建设性后现代领导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领导可行性策略。 本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部分:找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领导哲学基础,分析建设性后现代哲学核心观点,从对现实批判性、积极的建设态度和观点、有机整体论、创造本性论、过程论、女权论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建设性后现代教育领导特征。提出对现代教育领导的批判反思、尊重被领导者,倡导多元尊重差异、权力—对话、主张实施有机教育、关注教育中的女性角色等几方面特征。 第四部分:对建设性后现代领导与现代领导比较分析。通过对现代领导理论进行建设性后现代审视,分析建设性后现代领导与现代领导的异同。 第五部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开展建设性后现代教育领导实施的六大策略:建设性后现代思维领导策略、建设性后现代到的领导策略、用说服取代征服的领导策略、对话式领导策略、开发潜能整合教育资源策略、创造性领导策略。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 教育领导 建设性后现代教育领导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0-058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绪论10-21
- 一、问题的提出10-11
- (一)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价值正在日益显现10
- (二) 教育领导策略正在发生着后现代转向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一) 理论意义11
- (二) 实践意义11-12
- 三、文献综述12-17
- (一) 建设性后现代研究综述12-14
- (二) 教育领导研究综述14-17
- 四、概念的界定17-19
- (一) 领导17-18
- (二) 教育领导18
- (三) 建设性后现代18
- (四) 建设性后现代教育领导18-19
- 五、研究方法19
- (一) 文献法19
- (二) 比较法19
- 注释19-21
- 第一章 建设性后现代哲学核心观点21-27
- 一、现代文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巨大的潜在危机,必须加以反思和超越21-22
- 二、积极建设的态度和观点22-23
- 三、建设性后现代整体有机论23
- 四、建设性后现代创造本性论23-24
- 五、建设性后现代过程论24-25
- 六、建设性后现代女权论25-26
- 注释26-27
- 第二章 建设性后现代教育领导的特征27-33
- 一、通过对现代领导中机械与僵化现象的批判,开拓建设性后现代教育领导的新局面27
- 二、倡导多元,尊重差异27-28
- 三、重视情感、道德、专业等非权力领导因素28-29
- 四、以哲学、道德和精神引领教育领导变革29-30
- 五、主张实施有机教育30
- 六、关注教育领导的女性角色30-31
- 注释31-33
- 第三章 建设性后现代领导与现代领导比较分析33-43
- 一、现代领导理论回顾33-38
- (一) 领导特质理论——一种理性人假设33
- (二) 领导行为理论——秉承实证主义33-35
- (三) 权变理论——一种现代式创新35-36
- (四) 变革性领导——囿于现代主义樊篱36-37
- (五) 道德领导——一种后现代领导倾向37-38
- 二、现代领导与建设性后现代领导比较分析38-42
- (一) 产生背景38-39
- (二) 理论基础39-40
- (三) 研究方法40
- (四) 权力观40-41
- (五) 组织观41
- (六) 人性假设41-42
- 注释42-43
- 第四章 加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领导实施策略43-49
- 一、建设性后现代思维观念的领导策略43
- 二、建设性后现代道德领导策略43-44
- 三、用说服取代征服的领导策略44-45
- 四、对话式领导策略45
- 五、开发潜能整合资源领导策略45-46
- 六、创造性领导策略46-47
- 注释47-49
-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54-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崴;西方后现代理论与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2 蔡怡;;教育领导理论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3 万伟;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从“主体思维”到“关系思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期
4 温恒福;重视和加强教育领导学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5 禹露;魏斌;;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看我国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温恒福;;建设性后现代教育论[J];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7 小约翰B.科布,孔明安;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J];求是学刊;2003年01期
8 赵小段;后现代教育思潮的超越与挑战——我国学者关于后现代教育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1期
9 刘复兴;后现代教育思维的特征与启示[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钟启泉;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教育领导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6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1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