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教师教育的新展望:迈向博雅精神的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7-06-09 10:16

  本文关键词:教师教育的新展望:迈向博雅精神的新时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就,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困境突出体现在,受到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我们对教师教育的立场存在着模糊与误解,执着于技术理性取向的教师教育观,而忽视了教师教育所应具有的"博雅"传统。博雅精神的教师教育更关注作为"人"的教育者,要想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必然置放在"幸福"、"自由"、"德性"这一本质意义来理解儿童,理解教育。因此,任何有助于养成儿童之为完全人格、幸福人生、自主意识、德性伦理等方面的熏陶与涵养的功夫均是教师教育必然要考虑的内容。迈向博雅精神新时代的教师教育主要有三层境界,即意识境界、德性境界和心灵境界。意识境界追寻的是成为教育者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民主教育精神,德性境界寻绎的是教育者的"内心之修养,穷神之知化"的人文伦理精神,心灵境界上达的则是教育者的"大全之所悟,天地之参化"的人生幸福精神。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教师教育 博雅精神 技术理性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1YJC880039)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教师教育的困境与博雅精神的新希望21世纪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世纪。伴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提升的迫切吁求,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如何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这业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必须要思考与回应的重大课题。不可否认,近十多年来,我们在教师教育改革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育良;;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墓主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王顺中;;试析王国维的天才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谢文平,韦良德;开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郭本厚;;论六朝山水诗的审美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于淑娟;;《诗经》出土文献与文学研究[J];北方论丛;2007年02期

6 何中华;;文化焦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晚清以来国人文化心态的嬗变[J];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王欢;;浅析王国维研究方法[J];才智;2012年03期

8 张海涛;回施璇;;理想探求的破灭与20世纪中国诗人的自杀[J];长城;2012年04期

9 李真瑜;常楠;;中国古代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与历史观念[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永青;;谈孟浩然其人之“简傲”与其诗之“清”[J];沧桑;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4 黄义枢;清代节烈戏曲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晓江;“文学”与“文明”:周作人散文“反抗性”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刘金华;神韵说与纯诗论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浪平;中国现代作家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乔美;浅析王国维的文学观[D];南昌大学;2010年

3 黄田田;论唐诗中的风雨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煦;从王国维到王元化[D];西北大学;2011年

5 廖勇;论《四库全书总目·正史类》考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6 徐建;王国维经学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7 王斌;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的美学思想及其对西论中化的启示[D];辽宁大学;2011年

8 郑红艳;“永明体”理论探索[D];江南大学;2011年

9 亓琳琳;论《左传》的天人观念[D];山东大学;2011年

10 于忯;玩以致艺于非暻的艺术文化学视角考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萨;;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李建年;;舍恩“反思性教学”理论述略[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王萍;;教育现象学视域中的教师教育[J];教育科学;2008年06期

4 官瑞娜;高洁;;论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发展[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9期

5 陈向明;;教师资格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Z4期

6 和学新;教师教育体制变革发微[J];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05期

7 杨景海;论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胡志坚;中国教师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三重困境及应对策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9 包国庆;教师职业教育的前景观察——关于教师职业的系统论思考[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北京教育学院《科学发展观与首都教育战略》课题组;科学发展观与首都教师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志武;;教师教育空间模式的转型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2 吕春菊;薛瑞香;;爱的真诚中[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姚建国;;立足国情 放眼未来 尽快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教育制度[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袁秀利;;关于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技能的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张旭东;崔瑞海;孔令伟;宁凯;;教师专业化视阈下的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田山俊;;中国古代师资养成特点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谢丽惠;;浅论师德建设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余武;陈庆军;;试析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育观念创新[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10 陈驹;;教学设计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卫平 编译;美国呼吁提高教师教育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碧特瑞丝·阿瓦勒斯;怎样培养21世纪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马朝宏;老师的希望在老师的老师那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安徽省怀远县实验小学 邵志武;新形势下的教师教育[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河北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课题组河北师大 徐莉;走出“小师范”的圈子,走“大教师教育”道路[N];光明日报;2004年

6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明华邋花懿隽;美国的教师教育缺了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苏婷;课程改革声声呼唤 教师教育步步跟进[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记者 续梅 苏婷;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马朝宏;老师的希望 在老师的老师那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徐今雅;看发达国家学士后教师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田腾飞;社会变革背景下南非的教师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翔;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静;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海英;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凌奇;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引领下的自主专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齐丹丹;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小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5 韩雪松;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琛;关于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汉霞;论教师的实践知识及其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姚琳;英国合格教师资格标准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福海;关于教师学习的理论与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宁静;我国近代教师教育模式的历史变迁[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教师教育的新展望:迈向博雅精神的新时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35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6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