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我国网络科普资源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关键词:有效提升我国网络科普资源效果的对策与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2012年全年网民增量为5 090万,普及率提升3.8个百分点。以互联网技术和网络为载体进行科普是一个趋势,人们倾向于通过网络来了解相关科普信息,从而科普网站渐渐成为科学传播的重要阵地。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对如何有效提升我国网络科普资源的利用率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学传播中心;
【关键词】: 网络科普 科普资源 科学传播
【基金】: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研究资助项目
【分类号】:N49;TP393.0
【正文快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网络科普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并取得了不少成就。网络科普平台为推进网络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科学文化的传播和绿色网络文化建设,以及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网络科普成为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科普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慧;舒志彪;;非专门科普网站的科普内容现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2 张振克;田海涛;魏桂红;;中国科普网站调查研究[J];科普研究;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筱萌;;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科学教育网站设计框架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2 刘颖;刘晓岚;李军;;我国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网站发展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年36期
3 王晨;;关于我国科技馆网站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3年10期
4 陆晖;;增加学生物理阅读量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4期
5 任明荣;王普;;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24期
6 杨洋;刘彦君;张微;吴晨生;;基于回归分析的科普网站空间分布差异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泰霞;钟晓妮;张勇;马超群;赵勇;;青少年网络科普资源利用现况调查分析[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婷;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苏冰;我国科普网站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刘文华;科学家套娃的科学传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秦婉;我国两类科普网站的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吴娟;科学松鼠会传播要素及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齐鑫;移动互联网科普产品开发策略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冯雅蕾;基于网络平台的科普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梁索平;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9 郭琳;网络媒体科技传播的影响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周晓丹;2012年新浪微博科普新闻观察与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诸大建;理解科学文化:中国新世纪科普的战略性课题[J];科技导报;2001年11期
2 侯强,刘兵;科学传播的媒体转向[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年04期
3 吴国盛;科学走向传播[J];科学中国人;2004年01期
4 曹红艳;媒体力量改变着科学传播的进程[J];中国青年科技;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杰;;科学传播的三种模型与三个阶段[J];科普研究;2009年02期
2 张开逊;今天传播什么——写在新的世纪[J];中国科技月报;2001年01期
3 周立军;;大众化科学传播的一个新探索——以“首都科学讲堂”为例[J];科普研究;2009年02期
4 周立军;;创新科普形式 增强传播效果[J];科普研究;2010年03期
5 谢延新,周颖;浅谈科普资源及苏州的优势[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40余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清华研修[J];科普研究;2009年06期
7 林坚;;科学普及过程中的人文关怀[J];科普研究;2010年03期
8 ;40余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清华研修[J];科技传播;2009年Z1期
9 刘华杰;;博物学、科学传播与民间组织[J];科普研究;2011年03期
10 阮成武;;筑起教育科学通向教育实践的桥梁[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覃祖军 张虹波;远程教育需要新模式[N];计算机世界;2007年
2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刘新芳;让科普成为“最佳二传手”[N];光明日报;2007年
3 王春华;青少年科普教育不容轻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莉枫;科技教育统计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张善涛;新中国科学传播视野下的《十万个为什么》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文军;科学普及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4 邓哲;北京高校场馆类科普资源效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有效提升我国网络科普资源效果的对策与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4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