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11:00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乡村社会蕴藏着多样化的文化资源,于当地青少年儿童而言,是其“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壤;但是,随着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加快,乡土文化逐渐处于解体之中。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体现本土化、回归生活,乡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蔚然成风,借用新媒体技术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资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思考的问题重点有二:首先,新媒体环境下,乡土文化能否在校本课程中有一席之地?其次,能否借助新媒体,开发基于乡土文化土壤的校本课程?具体的技术策略是什么? 带着这几个问题,本文以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梳理了新媒体视角下乡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现状,先后选取了四川广元市,湖南龙山县两地作为田野考察点,重点考察了“麻柳刺绣”和“土家织锦”两个案例。通过与学者、政府人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传承人等群体的访谈,观察新媒体技术介入乡土文化保护、传播和进校园各环节的异同,梳理乡土文化进校园的影响要素,最终从技术、文化自觉及乡土课程的角度提出建议和策略。 比较两个案例,发现其在应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组织形式各有不同:“麻柳刺绣”进校园的尝试,不同群体对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亦有不同的见解和认识,调查发现,“麻柳刺绣”潜在的丰富性与学校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匮乏之间存在着矛盾,新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并未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产生事实上的支持;“土家织锦”在龙山呈现出“活跃”的景象,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能够恰当地利用网络挖掘乡土文化课程资源,利用媒体技术记录和传播“土家织锦”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文化行为,“文化共享工程”中的乡土文化资源有效支持了乡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 基于两个案例的比较,本文认为,地方性知识视野中的乡土课程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特质,是新媒体时代乡土文化代际传承的重要载体。乡土文化中的土家织锦、麻柳刺绣等,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地方性知识,借助新媒体的表达和传播,其影响力获得了空间、时间上的拓展。但是,地方性知识在乡土之学校的传播、传承的可能性,并不取决于技术。新媒体,已经直逼近学校教育这个“第一体制”,在很大程度担当起教育之责任,但新媒体技术的恰当利用,取决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新媒体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是研究、理论、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在“潜件”的引领和恰当的技术应用的指导下,营造基于乡土文化传承的数字化教育情境、借助新媒体构建乡土文化特色的数字化资源,打造乡土文化的“数字课堂”,从而不断完善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整体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乡土文化 乡土课程资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导论8-14
  • (一) 问题提出8-11
  • (二) 研究思路11-12
  • (三) 研究方法12-14
  • 一、已有研究基础14-20
  • (一) 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14-15
  • (二) 新媒体与乡土文化的传承15-18
  • (三) 技术促进乡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18-20
  • 二、麻柳的尝试:“麻柳刺绣”进校园20-34
  • (一) 麻柳乡刺绣的“冷与热20-24
  • (二) “麻柳刺绣”进课堂24-31
  • (三) 反思:“麻柳刺绣”进校园的困境31-34
  • 三、捞车河的故事:活跃的“西兰卡普”34-44
  • (一) “西兰卡普”——土家文化的一朵奇葩34-36
  • (二) 网络上“西兰卡普”的教学资源36-42
  • (三) 反思:“西兰卡普”进课堂的“动力”42-44
  • 四、两个案例的比较:新媒体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44-50
  • (一) 新媒体技术与文化自觉:谁是主导因素44-46
  • (二) 新媒体的作用机理:技术如何融入教育46-50
  • 五、策略:“潜件”引领与恰当的技术应用50-56
  • (一) 基于新媒体创设乡土文化传承的数字化教育情境50-51
  • (二) 借助新媒体构建乡土文化特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51-53
  • (三) 新媒体环境下乡土文化资源的应用53-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2
  • 附录62-68
  • 后记68-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智佳;张文兰;;新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趋势研究——对历年《地平线报告》的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2 钟志荣;;地方优秀文化网络传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以梅州客家文化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3 王洪;;新媒介语境中“民间文化”的再现与传播[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刘铁芳;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读书;2001年12期

5 穆昭阳;;大众媒介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刘诗迪;;从昆曲的成功传播看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媒介力量[J];消费导刊;2008年19期

7 罗江华;;论文化遗产数据库的构建及转化为教育资源的策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6期

8 曾芸;;新媒体视角下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21期

9 仵军智;;电视媒体:如何把握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传媒;2011年05期

10 宋婧;;共生教育观照下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J];广西教育;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凯洲;论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鲁修玲;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向开瑛;论湘西土家织锦的特征与传承[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43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