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青年学生在不同情景下的印象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3 17:06

  本文关键词:青年学生在不同情景下的印象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青年学生在不同情景及人际关系强度下的印象管理策略认同度的差异及相关情况,同时探讨青年学生印象类型的感知及认同、自我监控、人际交往困扰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研究一探讨印象管理策略认同的基本情况及差异,研究二探讨不同情境下同种印象管理策略认同度的差异,研究三探讨不同人际关系强度下同种印象管理策略认同度的差异,研究四探讨印象类型评价及认同的基本情况及差异,研究五探讨印象管理策略及印象类型与自我监控、人际关系困扰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其中研究一至研究三为本研究主体,主要采取纸笔情景模拟实验,自变量为所做事情的性质(包含有利和不利两个水平)和其同伴的反应(包含表扬和批评两个水平),两两组合成四种实验处理,四种实验处理为有利表扬情景、不利表扬情景、不利批评情景及有利表扬情景,同时引入人际关系强度(包含亲密朋友、一般朋友和陌生人三种水平)为被试内实验处理,是一个混合实验设计。研究四是一个印象类型感知及认同的简易调查表,用以调查被试对自己性格、能力及外貌三方面在不同人际关系强度下的感知及认同的相关情况。研究五主要探讨被试的自我监控、人际关系困扰及社会支持水平与其印象管理策略认同、印象类型的感知及认同的相关情况。 本研究的结论归纳如下: 一、青年学生在四种情景下对获得性和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的认同上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在四种情景下青年学生对获得性和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均有认同和不认同的策略,但其对策略认同分布是不一样的。同时四种情景下部分印象管理策略的认同上存在性别差异。 二、青年学生在四种情景下对各印象管理策略的认同存在差异,根据实验处理组合为冲突非冲突情景及有利不利情景,本研究发现实验情景中其所做事情的性质比其同伴的反应对被试产生了更大影响,其中七个印象管理策略主要受到情景是否有利的影响,两个印象管理策略受到情景是否冲突的影响,一个印象管理策略未发现受到实验处理的影响。 三、青年学生在三种人际关系强度下的印象管理策略的认同上存在差异,在不利批评情景下存在印象管理策略认同的差异最多,其次为不利表扬情景,再次为有利批评情景,最少的为有利表扬情景,其印象管理策略认同的差异分布是不同的。 四、青年学生在三种人际关系强度下印象类型的感知及认同存在差异,,其对亲密朋友、一般朋友及陌生人的印象类型(性格、能力及外貌)的评价感知均高于其自我评价,在能力的感知评价方面存在三种人际关系强度下认同差异的连续性;在三种印象类型评价认同方面,青年学生对亲密朋友的评价最认同,其次是一般朋友,最后是陌生人。 五、青年学生的印象管理策略认同、印象类型的感知及认同与其自我监控、人际关系困扰及社会支持水平之间存在部分相关。 本研究主要采取纸笔情景模拟实验作出四种实验处理,同时引入三种人际关系强度来编制实验情景进行施测,可以较真实的收集青年学生对印象管理策略的认同资料以进行分析,为青年学生在遭遇实际情景时对印象管理策略的采用提供参照,另外还探讨了印象管理策略认同和印象类型的感知及认同与其自我监控、人际关系困扰及社会支持水平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印象管理 情景 策略 人际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一部分 引言10-15
  • 1. 印象管理研究趋势的多元化10-13
  • 2. 青年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13-15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15-31
  • 1. 印象管理15-22
  • 1.1 印象管理的操作性定义15
  • 1.2 印象管理研究的兴起15-17
  • 1.3 印象管理理论及模型17-18
  • 1.4 印象管理相关研究18-22
  • 2. 人际关系22-25
  • 2.1 人际关系的操作性定义22
  • 2.2 人际关系强度及相关研究22-23
  • 2.3 人际关系困扰及相关研究23-25
  • 3. 自我监控25-28
  • 3.1 自我监控的操作性定义25-26
  • 3.2 自我监控类型26-27
  • 3.3 自我监控的相关研究27-28
  • 4. 社会支持28-31
  • 4.1 社会支持的操作性定义28-29
  • 4.2 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29-31
  • 第三部分 研究思路和意义31-35
  • 1. 研究思路31-33
  • 1.1 研究要素之间的关系31-32
  • 1.2 各研究之间的关系32-33
  • 2. 研究假设33
  • 3. 研究意义33-35
  • 第四部分 讨论35-82
  • 研究一 印象管理策略认同的基本情况35-44
  • 1. 研究目的35
  • 2. 研究方法35
  • 3. 研究被试35-37
  • 4. 研究结果37-41
  • 5. 研究讨论41-44
  • 研究二 情景对印象管理策略认同度的影响44-59
  • 1. 研究目的44
  • 2. 研究方法44-45
  • 3. 研究被试45
  • 4. 研究结果45-54
  • 5. 研究讨论54-59
  • 研究三 人际关系强度对印象管理策略的影响59-66
  • 1. 研究目的59
  • 2. 研究方法59
  • 3. 研究被试59
  • 4. 研究结果59-63
  • 5. 研究讨论63-66
  • 研究四 印象类型评价及认同的基本情况66-72
  • 1. 研究目的66
  • 2. 研究方法66
  • 3. 研究被试66-67
  • 4. 研究结果67-70
  • 5. 研究讨论70-72
  • 研究五 印象管理与自我监控、人际交往困扰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相关72-82
  • 1. 研究目的72
  • 2. 研究方法72-73
  • 3. 研究被试73-74
  • 4. 研究结果74-78
  • 5. 研究讨论78-82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82-90
  • 1. 青年学生对获得性和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认同的基本情况82-84
  • 2. 青年学生对各印象管理策略认同的基本情况84-85
  • 3. 青年学生对印象管理策略认同的影响因素85
  • 4. 青年学生在三种人际关系强度下印象管理策略认同程度的差异85-87
  • 5. 青年学生的印象类型的感知及认同87-88
  • 6. 青年学生的印象类型与其年龄、自我监控、人际困扰、社会支持水平等因素的相关情况88-89
  • 7. 研究结论汇总89-90
  • 致谢90-91
  • 参考文献91-95
  • 附录95-1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崇勇;;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年01期

2 徐含笑;;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中孤独感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3 汪雪梅;张娜;陈风春;席伟光;;大学生自我监控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4 彭欣,马绍斌 ,范存欣 ,武晓艳;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5 丁新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6 刘海英;李颖;于福洋;;研究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7 张晨;班兰美;李彩娜;;人际关系困扰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12期

8 梁旗;;大学生印象整饰的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罗殿军;李佳晏;;论自我监控程度与印象管理之间的关系及影响[J];理论界;2008年11期

10 李晓芳;王静丽;朱晓斌;;研究生人际关系困扰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心理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晏碧华;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显与内隐加工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松媛;大学生自我监控水平对印象管理相关影响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李超;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叶婵;招聘面试中印象管理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罗芳;大学毕业生求职面试印象管理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凤梅;大学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琼花;招聘者与应聘者印象管理策略一致性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佳晏;自我监控与组织文化对印象管理选择的影响与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青年学生在不同情景下的印象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47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