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美国和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7-06-14 11:08

  本文关键词:美国和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富有特点,美国注重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新加坡非常重视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完成养成教育。两国都强化国民意识,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政府的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注意教育内容的有机衔接,形成了系统工程;考虑教育对象的接受层次,学生易于掌握和内化,教育效果明显。美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关键词】美国 新加坡 实践性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号:2012389)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基金资助项目(课题号:XJKT2012B002)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美国和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富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实效性,有益地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深化认识和改进我们的工作大有裨益,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两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注重实践性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是实践性和服务性,主要是通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权麟春;;美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分析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兰;但堂渊;;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王鲁宁;张金保;陈文玲;;关于青少年学校道德教育衔接问题的方法论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巫阳朔;;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5 刘婷婷;;中国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启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王平;试论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高岭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李俊,张勤,刘鹏田;美国学校中政治教育的演变阶段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魏冬捷;刘新跃;;发展低碳经济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创新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赵凤伟;;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国巧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功能[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郭玉婷;;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化[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唐兰兰;;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探讨[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7 李龙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西北卷)[C];2012年

8 宋浩杰;;培植当代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浅谈修习民族民间文化与本土文化根基的养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张祖钧;;“八荣八耻”是大学生成才的思想基石和道德基础[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10 张祖钧;;和谐校园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新尝试——以在校大学生到革命老区当“村官”为例[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5 陶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成长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影;内观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徐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悦;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勇;;感受新加坡校园的德育氛围[J];教育文汇;2008年06期

2 黄松赞;;新加坡的英才政策与英才教育[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3 刘宏伟,孙艳艳;新加坡德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4 周素勤;浅析新加坡的华文教育[J];东南亚纵横;2003年05期

5 辛慧丽;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及对中国的启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陈梅;;新加坡私立学校的质量认证体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8期

7 法利德·扎卡利亚;鲁洁;;两种教育制度的优劣[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08期

8 郭平;;新加坡:开学第一天 小二带小一[J];小读者;2010年09期

9 翁静晶;;新加坡的教育[J];杂文选刊(中旬版);2010年01期

10 徐文龙;亚洲风暴冲击下为何仍居世界竞争力第二——今日新加坡考察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昭;孙忠宝;;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在新加坡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耿润;;十九世纪末美国女性教师协会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杨焕英;;儒家伦理与独立后的新加坡道德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陈竞秀;;美国学校暴力干预方案评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雷克啸;章炳良;;陈嘉庚的兴学实践和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飞跃;;我的教学梦[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7 刘德华;施若谷;;试析陈嘉庚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陈延杭;;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对闽南教育的推动[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一相;邵跃生;陈国荣;;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定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刘冬;;“国家教育”与学校德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宇;新加坡出现另类补习班[N];中国社会报;2006年

2 记者 张伟;新加坡教育部长来鞍考察[N];鞍山日报 ;2006年

3 记者 柳萍;宜昌选派十名教师赴新加坡教汉语[N];三峡日报;2007年

4 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国际课程中心主任 李绮娴邋李們 姚浩宇 编译;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取得平衡[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山东淄博第二中学 燕洪伟;走马观花新加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余湘峰;新加坡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启示[N];张家界日报;2008年

7 焦综;狮城修学旅行走向深入[N];无锡日报;2006年

8 张永兴;独具特色的新加坡英才教育体系[N];中国民族报;2005年

9 记者 张永兴;新加坡七成私立学校缺中国生源面临关张[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桂青;新加坡要建世界教育“网络中心”[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冯国平;跨国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涓;美国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苍金户;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刘小丽;PDS:美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D];河北大学;2005年

4 陈建录;美国特许学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艳杰;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李强;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教育实习的研究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康健;美国新教师入职培训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包娟丽;美国个别化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瑞刚;美国私立学校发展的外部条件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郑丽君;美国快速启动规划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和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9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49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7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