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荀的道德意志对道德知行合一的动力作用
本文关键词:论孟荀的道德意志对道德知行合一的动力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道德领域中,如果仅靠强制性的教育灌输与制度规导,是无法使知行合一内任于人的。要使人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一种行为,必须重视道德意志的作用。道德意志作为一种顽强的坚持精神和自觉克服困难的内在品质,是道德知行合一的内在动力保障。孟荀关于道德意志、道德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研究,不仅为知行合一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于转型期道德教育中关于道德意志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道德意志 道德知行合一 道德教育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ZX040)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就道德行为而言,必然包括知、情、意等心理特征,其中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即有了正确的道德认知不一定能产生道德行为,比如:在面临道德困境时,有的人知而不行采取主动远离的态度,表现出道德冷漠,小悦悦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但道德行为又必然包含着人正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满华;姚巧云;;论隐性课程的德育功效[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2 吴瑞裘;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异同和互动作用[J];龙岩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3 胡少明;;佛教的生命智慧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有益启示[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李华;何临春;;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层面[J];理论观察;2011年02期
5 方军;黑箱方法与道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6 丁庆如;浅析学校道德教育合理性基础[J];安徽教育;2003年12期
7 杨成佳;浅谈道德教育的五个因素及方法[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1997年03期
8 应良勇;;让学生的人格在感悟中升华[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年07期
9 丁庆如;浅析学校道德教育合理性基础[J];教书育人;2003年18期
10 许惠芬;;倡导德心健康的新理念——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余玉花;;论道德教育的现代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齐学红;;道德教育的文化人类学视野[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蕊;;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熊黎明;;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萧楸;;论道德信念的性质、结构及其形成的心理模式[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10 余志祥;;孔子、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树彬;在对话与沟通中成长[N];文汇报;2004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蒋建华;道德教育需要精耕细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解艳华;朱小蔓:至情至性投入情感道德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唐棠;利用网络开展道德教育[N];广西日报;2004年
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杨眉;论道德的心理保健功能[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记者 毛新;教育青少年学会做人[N];黄石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桂青;道德教育“变脸”[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张宏玉邋记者 初霞;以传统文化塑造师生品德[N];哈尔滨日报;2007年
10 ;开展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N];人民公安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昌汉;衰落与复苏: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尚靖君;学校道德教育生活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姿芳;“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D];武汉大学;2012年
5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瑞生;学校精神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欣,
本文编号:455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5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