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根据家庭生态系统的观点,对流动儿童的人格、家庭、学校三个维度进行调查,探讨这些因素对儿童幸福感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4CPQ、快乐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编儿童生活问卷,对南京市两所公办混合小学和一所本地小学的401名小学高年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在学业、学校和总体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本地儿童低于流动儿童;②儿童的幸福感与人格、家庭教养方式和学校因素有显著相关。③儿童人格特征的适应与焦虑,家庭教养方式的母亲情感温暖、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惩罚严厉以及学校因素是儿童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影响儿童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人格特征的适应与焦虑,家庭教养方式的母亲情感温暖、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惩罚严厉以及学校因素。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庭生态系统 主观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9JYC010)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流动儿童是伴随中国民工潮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城市的第二代移民。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给流动儿童下了一个定义:流动儿童是指6~14岁(或7~15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儿童少年。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娥英;黄任之;;少管所农村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归因方式、幸福感及其文化价值观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2 王瑞敏;邹泓;;流动儿童的人格特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8年03期
3 李晓巍;刘艳;屈智勇;;不同类型农村儿童家庭生态系统的状况及其对儿童自尊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4 邹泓;刘艳;李晓巍;;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Z1期
5 郑国娟;张丽娟;;从“幸福心理学”论提升工作幸福感[J];企业活力;2006年09期
6 应晓玲;周菲;;杭州市流动人口子女人格障碍倾向与其社会性背景的相关性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陈浩彬;苗元江;;存在之境与主观幸福感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王广新;瞿月涵;陈晓庆;孙俊岚;;流动儿童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8年05期
9 郝宗英;吴锡改;;试论青少年情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10 郝宗英;吴锡改;;青少年情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教书育人;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小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玲;;潍坊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朱伟;陈国法;王催春;;大学生依恋、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东宇;;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进;;主观幸福感概念、测量及其与工作效能变量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耿勇;孔燕;陈利;;戒毒所护士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梅江英;刘文;李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游美琴;苗元江;朱晓红;;经济与主观幸福感[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吕望强;黄恩;张载福;陈建民;徐晓青;;职业中专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关系[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薇;三成流动儿童感觉受到歧视[N];深圳商报;2009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沃建中;自强感动未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张碧云;关注我市贫困、流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N];镇江日报;2008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所研究员 杨宜音;人的主观幸福感从何而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5 山东省委党校人才测评与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 邢占军;幸福是一种飞翔的体验[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董为柏;维护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陶莎 王泓懿;人要练就“与压力共舞”的功夫[N];连云港日报;2009年
8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 副教授 刘幼硕;老年的五种心理[N];大众卫生报;2004年
9 訾非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完美主义:高度分化、精细分工的社会文化产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家进;心理资本渐成职场竞争力[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敏红;群体关系结构特征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城市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海燕;老年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3 董凤洁;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喻永婷;陕西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肖洁;参加体育锻炼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修订及试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乔婷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成就归因、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媛媛;贫困大学生价值观、自尊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崔超县;中职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艳红;河南地区警察自尊、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自尊的中介效应[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孙婷婷;特殊家庭儿童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5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7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