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国化的可行性及方法
本文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国化的可行性及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系统探究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及方法在中国是否能够有效引入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引入的对策。最后分析了蒙氏教育引入中国可借鉴的一些中国的教育政策。研究者认为,蒙氏教育引入中国是必要的,但不应该照搬照抄。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蒙台梭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模式,民主的授课方法和合理的课程安排可能是中国教育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也是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反映出学生意见最为强烈的问题。因此,蒙台梭利在引入中国基础教育中应该走一条本土化之路。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已有几十年了,但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蒙氏教育在中国的普及范围和年龄段仍旧远远落后于西方社会。中国蒙台梭利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在公立幼儿园中开设的蒙台梭利教育班,而教师也是没有取得资格认证的教师,蒙氏教育仅仅普及到早期教育(3-5岁)这个阶段,中国并没有专门的蒙台梭利学校,更谈不上在公立中小学实行蒙台梭利教育了。其次是中国的幼儿园受资源限制能够达到"AMI"、"AMS"或"MACTE"的认证标准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幼儿班乃至蒙台梭利学校几乎是凤毛麟角的。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
【关键词】: 蒙台梭利教育 教育理念 中国化 中国基础教育 公立学校教育 中国教育 素质教育 师生关系模式 教学方法 可行性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国化受阻的原因蒙氏教育在中国的普及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阻碍。首先,在西方社会,由于基本的价值理念是倡导个人的个性发展和人的自由平等的,所以蒙氏教育的推广并没有超出社会的规范体系,其文化氛围是适于这种教育的普及的。而在中国,儒学思想统治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莉敏;;反思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幼儿园的运用[J];早期教育;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中国引进的第二次高峰[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2期
2 胡艺瑾;卢清;;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实行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11期
3 张璐琳;;我国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少年儿童研究;2009年18期
4 曹建萍;;瑞吉欧与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在中国不同融合状态分析[J];文教资料;2008年02期
5 王艳;;陈鹤琴本土化教育思想对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国实践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莹;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邓艳华;蒙台梭利教学法运用的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盛于蓝;福禄培尔“恩物”与蒙台梭利“教具”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萍;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8年
5 董伟丽;蒙台梭利教育法园本化的个案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雅婷;李云辉;;探析美国通识教育“中国化”发展的制约因素[J];世纪桥;2011年01期
2 汤生玲,马爱林;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韦家朝;贺林珂;;对柏拉图教育理念的历史分析与现代反思[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董玉梅;;试论教师素质的核心内涵——能力本位[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8期
5 胡云斗;何寿昌;李玉群;;当代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6年12期
6 谭曙光;;一流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经验与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7 张建华;宋丽英;刘焱;刘艺明;;教育技术能力与教育理念、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年09期
8 刘国红;周静;;教育理念的嬗变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崔颖;;现代教育理念下课程观的建构[J];成人教育;2009年09期
10 李晶晶;;儒家博雅教育:理念、特征与内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开东;;陈赓大将“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引发的思考[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玉臣;;教育家成长与实现教育家办学面临的瓶颈问题[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陈大垣;余金龙;;试论孔子教育理念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4 赵枚华;;用“三化”教育理念创办品牌学校[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蔡绪太;孙耕耘;;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7 尉德芳;孟祥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骄;;一例中西文化差异对青少年教育影响的分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胡明;;“五四”时期陈独秀“新教育”的思想体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冯永庆;;试论教育在构建和谐垦区中的地位和作用[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愈的教育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打造名师工程[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杨东平;教育不应以精英为本[N];人民日报;2008年
4 记者 石少华;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N];张家口日报;2009年
5 苏婷;有多少教育习惯需要改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江都市国际学校 徐德培;建设高效课堂的三个基本点[N];江苏教育报;2009年
7 张守升;教育是一种大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江芸涵;警惕 教育中的“文化荒漠”现象[N];四川日报;2008年
9 王小兵;对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反思[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苏军;“内因”上做文章 将压力变动力[N];文汇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生;校长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林芳;教育发展机制论[D];复旦大学;2005年
4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宋U,
本文编号:486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8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