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合作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

发布时间:2017-06-26 20:07

  本文关键词:论合作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合作教育是一种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它使学生校内理论学习与课外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业与职业有机结合,能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教育资源与环境,既有利于弥补高校教育的不足,也有利于促进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发展。合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合作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其育人性,集中表现为促进学生发展,其独特的育人价值表现为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与职业发展,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合作教育 育人价值 学生发展 人才培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2FJX005)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也要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业与职业的结合往往能增强学习的目的性,而合作教育将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利益有机结合,能满足上述要求。合作教育利用校内外两种教育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炳安;;产学研合作的英国教学公司模式及其借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2 刘昌明;;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评介[J];教学研究;2007年03期

3 刘洋;王云鹏;;发展合作教育 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及其改革[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06期

4 童国峰;关于产学合作教育“后效性”状况的调查[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星;;如何推动学生创业从校内走向校外[J];才智;2010年32期

2 代显华;雷兵;葛一楠;;学校定位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大学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3 杨晓健;;校企合作实践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4期

4 朱晓东;;中等职业学校“引企入校”培养模式的探讨[J];成功(教育);2010年12期

5 张健;;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陈雪钧;李莉;;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邓志军;;德、美两国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的模式及机制[J];成人教育;2009年12期

8 杨瑞霖;;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构建主义的可行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1期

9 陈文标;;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4期

10 唐继旺;;紧密型“工学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绍勤;;高职学院实践“校企合作,工学一体”教学新模式探析[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2 匡奕珍;邵长波;;制冷与空调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探索[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田光;教学私有信息化解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余秀琴;中国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翁昊年;上海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开放式实训中心”运行效能的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叶菁;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丽玲;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艳伟;上海市高等院校空间设计国际合作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郁嘉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唐瑶;抚顺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岚;南昌市中职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9 刘选;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宝军;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昌送;卢晓春;;浅析英国产学研结合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J];职业时空;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怡;;试论课堂管理的育人价值及其开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2 吴锡改;心理训练要着眼于完善学生素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12期

3 张海瑞;;试析隐性课程的育人价值[J];基础教育;2009年12期

4 刘昌明;中国合作教育模式的类型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5 陈竞蓉;;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王家奇;;以合作教育的理念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冯欣南,徐升荣;高工专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5年02期

8 胡弼成;学生发展:个体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范畴[J];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9 马会梅;;教师教学领导行为与学生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2期

10 张翔;卢志刚;;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危机之社会学审思[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丽恒;;初中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之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陈丁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制”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文清;;校本研究的路径及基本方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构建普教、职教和谐发展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5 刘赤;;关于优化课程的思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6 沈立新;;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新习惯养成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7 陈宏杰;;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8 安方明;;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在90年代的新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顾建忠;仲建毅;;《小学生“成功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10 杨子权;;增强学校发展力 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珂;“学生发展性评价”内容与方法出台[N];福建日报;2004年

2 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总校校长 曹衍清;建设适宜学生发展的评价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小雅;评价:着眼于学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季团卫;情系学生发展 爱心创造希望[N];西藏日报;2004年

5 魏忠;坚持内涵发展 打造教育明珠[N];江苏法制报;2008年

6 沭阳县耿圩中学 张虎 蔡桂川;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学生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叶红;以环境教育 促学生发展[N];文汇报;2007年

8 青岛艺术学校 胡修江;顺“性情”还是尊“教化”[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岳陆;办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育[N];天津教育报;2011年

10 主持人 程熳;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人人成才[N];黄石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阎亚军;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勇鹏;应得与公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占宝;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虹元;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汤林春;学校效能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霞;信息技术对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董瑾炜;班主任影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伍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帆;基于新课程背景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俞云;上海市二期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黎静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斯琴满都呼;选择性学习与学生发展的理论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丹;教师的性别差异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尚金鹏;校本教学研究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合作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87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a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