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本文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摘要】: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2年正式命名开放教育资源(OER)为标志,世界OER发展已经进入了第2个10年周期。尽管OER初步显现了其提升教育质量、扩大教育机会的潜力,但效用尚未完全显现。当前,OER能够走多远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透析现状,OER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四大障碍:资金来源;版权及知识产权问题;政策支持与机构策略;质量保障问题。这四个障碍的解决与突破从目前的研究与实践看是富有成效的。从OER发展趋势看,商业与公益模式相融合渐成主流,并已突破了高校主导的项目式发展的传统路径。对以高校为建设主体的传统OER项目而言,未来需要完成从管理理念向治理理念的转变,以使OER项目切实服务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开放教育资源 可持续发展 问题 趋势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MITOCW)开风气之先,将其课程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免费向全世界开放。嗣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02年正式将开放课件的内涵命名为开放教育资源(OER)。其后,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在内的世界一流大学纷纷跟进、参与。开放教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虹;;课程评价理论研究综述[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朱敏;阚云松;;浅谈中国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3 李尚坤;方迎辉;;论教育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张波;;近三十年来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历程、问题与发展趋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5 俞国良,曾盼盼;我国思想品德课程:现状、问题、趋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年02期
6 张九洲;;课程管理:释义,现状和趋势[J];文教资料;2006年16期
7 张豪锋;卜彩丽;;教育技术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3期
8 孙刚成;闫世笙;高延龙;郭延飞;;和谐农村建设视角下的陕北农村教育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9 梁林梅;希建华;;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和问题——访教学设计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罗伯特·瑞泽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10 杨琳瑜;;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机制创新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宽明;刘静;;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田屹;周虹;王军武;;当前远程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梁剑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4 覃兵;;二十年来我国教学原则体系构建状况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李爱萍;单中惠;;二十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回眸[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杜晓燕;;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看其未来发展趋势[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秋华;;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动力在哪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宁本涛;;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赵国红;;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10 徐福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侯学兵;汾西教育保持可持续发展势头[N];临汾日报;2007年
2 谭丽琳;抓好教育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N];海南日报;2006年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会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史根东;灾后重建应注重学校可持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泗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守华;增强学校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潜能[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5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副校长 匡慧娟;增强三种意识 促进可持续发展[N];中国教师报;2007年
6 曾东君;“链接”孤岛[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7 奥地利应用系统分析国际研究所教授 Wolfgang Lutz;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N];东方早报;2009年
8 枫林路中学 杜惠荣;科教融合 文化引领 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N];天津教育报;2008年
9 陈红;可持续发展与地理教育[N];安徽日报;2003年
10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校长 李昌群;推进科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树峰;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云;渝东南地区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有效性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陈枚珠;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宏;安阳市民办教育的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孟艳;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扬;中学生性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曹荣军;学校逆向管理问题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英;绿色学校: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取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治国;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常斌;北碚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向虹;论民办义务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25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25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