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我国教育游戏文献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7 18:23

  本文关键词:我国教育游戏文献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 游戏 教育游戏


【摘要】: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生之物,最早于2004年在国内出现相关研究。随后,诸多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目前我国鲜有学者对教育游戏研究现状作系统性的分析,丰硕的研究成果尚需进行整理和分析。因此,对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对2004-2012年间我国教育游戏研究领域的486篇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文献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描述了我国教育游戏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其发展规律和趋势。 第一章,阐述研究背景,说明研究目标、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概括研究思路与方法,阐释研究意义,并对核心概念作相应解释。 第二章,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教育游戏相关学术论文,对教育与游戏的关系和国内外教育游戏研究现状作了文献综述。 第三章,分析教育游戏研究文献的数据统计结果,首先说明研究思路,其次分析统计结果,主要从以下五维度展开:第一,研究我国教育游戏论文发表基本情况,主要从年度发表论文数和高频关键词两个角度作分析。第二,研究我国教育游戏作者信息,主要从作者人数、作者所属单位、研究单位地域分布和核心作者四角度来分析。第三,研究我国教育游戏研究基地组成。第四,分析我国教育游戏作者研究水平,主要从论文质量和高被引频次来分析。第五,分析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范畴与内容,首先对研究范畴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研究领域和研究主题。 第四章,总结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现状,展望发展趋势: 论文情况上,教育游戏研究呈现“总体增长、局部波动”趋势,当前我国教育游戏的研究处在发展初期,对高频关键词分析可知,国内大多数作者都致力于教育游戏的设计研究,及对中小学生进行游戏化教学或学习的应用研究。 作者信息上,教育游戏作者数和论文数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师范类院校和非师范类本科院校是研究主要力量来源,研究区域差别较大,华东和华中区域研究成果相对丰富,教育游戏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研究基地上,我国目前共有19个教育游戏研究基地,高校占绝大多数,企业数量则微乎其微。 作者学术研究水平上,在期刊论文中,SCI和EI期刊上教育游戏样本数量为0, CSSCI期刊所占比率也较小,仅为26.5%,在学位论文中,211高校撰文比例接近教育游戏学位论文总数的一半,然而985高校撰文比例仅为7%。 研究范畴与内容上,作者在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设计与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关注比例较大,对教育游戏调查研究、产业研究和评价与管理研究关注较少。 第五章,对本文总体研究进行总结,提出研究贡献、不足和研究展望。
【关键词】:教育 游戏 教育游戏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53.1;G434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6
  • 第一节 研究背景8-9
  • 一、社会发展背景8
  • 二、教育发展背景8-9
  • 第二节 研究目标9
  • 第三节 研究问题9-10
  • 第四节 研究内容10-11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1-12
  • 一、研究思路11
  • 二、研究方法11-12
  • 第六节 研究意义12-13
  • 第七节 核心概念界定13-16
  • 一、教育13
  • 二、游戏13-14
  • 三、教育游戏14-16
  • 第二章 教育游戏研究文献的分类梳理16-29
  • 第一节 教育与游戏16-17
  • 一、教育与传统游戏16
  • 二、教育与电子游戏16-17
  • 第二节 国外教育游戏研究17-24
  • 一、理论研究17-21
  • 二、教育游戏开发实践研究21-24
  • 第三节 国内教育游戏研究24-29
  • 一、理论研究24-26
  • 二、教育游戏开发实践研究26-27
  • 三、教育游戏应用研究27-29
  • 第三章 教育游戏研究文献的数据统计与分析29-57
  • 第一节 研究思路29
  • 第二节 相关论文发表基本情况分析29-34
  • 一、论文数量29-31
  • 二、高频关键词31-34
  • 第三节 作者信息数据分析34-40
  • 一、作者人数34-35
  • 二、作者所属单位35-38
  • 三、研究单位地域分布38-39
  • 四、核心作者39-40
  • 第四节 研究基地40-41
  • 第五节 作者研究水平分析41-47
  • 一、论文质量41-45
  • 二、高被引频次分析45-47
  • 第六节 研究范畴与内容47-57
  • 一、内容类目47
  • 二、评判记录47
  • 三、信度分析47-48
  • 四、内容分析48-57
  • 第四章 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现状总结57-59
  • 第一节 研究结论57-58
  • 第二节 研究趋势58-59
  • 第五章 研究总结59-60
  • 参考文献60-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森林;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22期

2 卞云波;李艺;;欧美电脑游戏与教育应用研究状况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3 马颖峰;隋志华;;基于Flow理论的教育游戏沉浸性设计策略研究——教育游戏活动难度动态调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4 魏婷;李艺;;教育游戏参与者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5 李振亭;程会杰;;基于MI理论的教育游戏平衡性设计策略研究:调控困难度[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6 王庆;钮沭联;陈洪;朱德海;;国内教育游戏研究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7 魏婷;李艺;;教育游戏参与者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的复核效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8 张文兰;刘俊生;;教育游戏的本质与价值审思——从游戏视角看教育与游戏的结合[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9 张琪;陈琳;;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述评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10 曾凡颖;;严肃游戏在中国[J];科技智囊;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531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31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5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