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大学生压力、反刍思维与焦虑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05:10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反刍思维与焦虑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压力 反刍思维 焦虑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一词频频进入我们的视野,与压力相关的报道也频见报端,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相关研究表明,压力已成为威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高校心理咨询室来访学生咨询的主要问题。为此,本研究以高校大学生压力为主要研究内容,并以焦虑作为心理健康指标,考察反刍思维在压力与焦虑之间关系所起的作用。以期为减少压力问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对5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得出以下结论: (1)综合考虑压力事件的发生率与压力感,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业与就业、人际交往(包括与异性交往)、经济以及生活环境问题,应该成为高校管理与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 (2)性别、年级、城乡及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压力有显著影响。其中,性别显著影响异性交往与性、纪律与法律行为;年级显著影响学业成就与前途、异性交往与性、健康与伤亡、生活环境与改变及纪律或法律行为;是否独生子女上显著影响经济交往;城乡显著影响家庭关系与变故、经济交往。 (3)性别与年级显著影响大学生反刍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其他人口学变量则未发现显著影响。 (4)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年级显著影响焦虑水平。 (5)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反刍思维总分与各维度与焦虑显著正相关,压力和反刍思维对焦虑的预测作用显著,但反刍思维未在压力和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强化学习与就业指导,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反刍思维干预训练改善心理健康以及大学生个人应掌握压力管理策略,合理调节情绪等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压力 反刍思维 焦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G645.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1 文献综述12-23
  • 1.1 压力(sress)的研究现状12-15
  • 1.1.1 压力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取向12-13
  • 1.1.2 压力的测量13
  • 1.1.3 压力的相关研究13-15
  • 1.2 反刍思维(Rumination)的研究现状15-21
  • 1.2.1 反刍思维的概念15-16
  • 1.2.2 反刍思维的理论模型16-18
  • 1.2.3 反刍思维的测量18
  • 1.2.4 反刍思维的相关研究18-21
  • 1.3 压力、反刍思维与焦虑的关系研究21-23
  •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23-26
  • 2.1 问题的提出23-24
  • 2.2 研究目的24
  • 2.3 研究意义24-26
  • 2.3.1 理论意义24
  • 2.3.2 实践意义24-26
  • 3 研究设计26-32
  • 3.1 被试26
  • 3.2 研究方法26
  • 3.2.1 文献研究法26
  • 3.2.2 问卷调查法26
  • 3.2.3 访谈法26
  • 3.3 研究工具26-31
  • 3.3.1 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调查表(CSLSC)26-27
  • 3.3.2 反刍思维量表(RRS)27-31
  • 3.3.3 状态焦虑量表(SAI)31
  • 3.4 研究程序31
  • 3.5 数据处理31-32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32-50
  • 4.1 大学生压力现状与特点分析32-36
  • 4.1.1 大学生压力的基本情况32-33
  • 4.1.2 大学生生活事件压力感的大小33-36
  • 4.2 大学生压力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36-42
  • 4.2.1 大学生压力的性别差异分析36-37
  • 4.2.2 大学生压力的年级差异分析37-40
  • 4.2.3 大学生压力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40-41
  • 4.2.4 大学生压力生源地差异分析41-42
  • 4.3 大学生反刍思维特点42-44
  • 4.3.1 大学生反刍思维的总体情况42
  • 4.3.2 大学生反刍思维的性别差异分析42-43
  • 4.3.3 大学生反刍思维的年级差异分析43-44
  • 4.4 大学生焦虑状况44-45
  • 4.4.1 大学生焦虑的总体情况44
  • 4.4.2 大学生焦虑的年级差异分析44-45
  • 4.4.3 大学生焦虑的其他变量差异分析45
  • 4.5 反刍思维对压力与焦虑的调节作用45-50
  • 4.5.1 大学生压力与焦虑的相关45-46
  • 4.5.2 反刍思维与焦虑的相关46
  • 4.5.3 反刍思维对压力与焦虑的调节作用46-50
  • 5 研究结论50-51
  • 6 建议与展望51-56
  • 6.1 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51-55
  • 6.1.1 强化学习与就业指导51
  • 6.1.2 强化高校后勤管理51-52
  • 6.1.3 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52-53
  • 6.1.4 大学生个人应掌握压力管理策略,合理调节情绪53-54
  • 6.1.5 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反刍思维干预训练54-55
  • 6.2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3
  • 附录63-67
  • 致谢67-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建国;;浅析高职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对策[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武林;;山西省师范院校体育系学生心理压力感调查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余锡祥;汪剑;;心理压力研究综述[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4 魏开效;李晶;;2003年部分城乡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6年01期

5 高守清;魏冲;;高校体育课学生压力来源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15期

6 王梅艳;中学开展心理教育的探索——“心理健康”课的实践[J];新疆社科论坛;1995年04期

7 李伟,陶沙;大学生的压力感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8 张颉;;直面高三[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03期

9 马长路;薛文通;;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李恒;;大学生、研究生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昭红;石艳华;;多元社会型态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积极回应[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廖明英;;自我图式与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会法;王华;;心理健康是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吴谅谅;;特殊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沙若莲;;老年心理健康[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文增;魏忠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的干预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卢文滔;朱亿萧;李征;;在内地的澳门大学生大五人格、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启明;;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飞霞;;论心理健康与心理病变[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10 解岩沁;;要十分关注老年人情感心理健康[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海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期待更多关注[N];无锡日报;2005年

2 苏福;吉林边防总队医院成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秦乐乐;淮工500心理委员解“心结”[N];连云港日报;2010年

4 高虹 季帅;扬州多渠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丹;政协委员呼吁:学校教育莫忘“心理健康”课[N];榆林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方娟 苏玲;关注心理健康 让孩子健康成长[N];巢湖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艳;关注心理健康:来自心理咨询室的报告[N];岳阳晚报;2010年

8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成人”比成材更关乎幸福[N];文汇报;2011年

9 义煤集团公司直属幼儿园 曹卫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N];周口日报;2011年

10 杨丽;结婚比同居更有益女人心理健康[N];北京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戴吉;悦纳进取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6 韦雪艳;基于交互作用的民营企业家压力应对策略与倦怠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爱莲;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核心胜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夏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韦玉敏;大学生压力、反刍思维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3 魏艳哲;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蔡先锋;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5 张晓峰;武警官兵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集体效能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佳;《中职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齐原;信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8 胡蓉;组织变革中工作应激、自立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孟淑青;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亮;合肥地区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39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39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3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