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及创造性转换
本文关键词:传统文化视域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及创造性转换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加强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价值。传统文化凸显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政学相通的职业价值取向、诠注经典的职业发展范式、轻视科学技术理性的知识观和认同宗法家族利益的身份价值观。对于传统文化展现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价值与问题,要辩证看待政学相通的职业价值取向的意义与问题、弘扬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文化自觉的积极意义、调整恪守儒家文化正统地位的文化保守性立场和消除宗法家族利益为主旨的身份价值观的局限。为此,就要创造性利用传统文化赋予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应把传统文化纳入教师教育中,以增强中国教师的文化自信;创造性地转换传统人格教育理想,以培育教师的教育理想;创造性地转换"为己之学"的教育观,以规范教师职业活动,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
【关键词】: 教师 专业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 传统文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88006)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特定的社会文化系统传播着特定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审美信念,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套用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的说法,文化是教师“生活的样法”的展示。[1]15因而,在全球化引起的多元文化生存境遇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发挥传统文化对促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乃桂;王丽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性与教师责任[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2 黄书光;教育史学科发展的自我意识及其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庆纪;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宗教观的价值取向[J];蒲松龄研究;2001年02期
2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何旺生;;士风与文风——读《任f 与南朝士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史应勇;由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到括囊大典、贯通六艺——论郑玄通学的产生[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8 刘长林,李云飞;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9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郑淑婷;;钱穆的中西文化差异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游来林;;论文章结构的客观性[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谢明星;郝春东;殷融;;文明的显化:文明与潜意识关系的新视角[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6 刘志光;;东方和平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特质[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小勇;;道德化的行政及其现代影响[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盛洪;;天命与民权(初稿)——探寻中华文明的宪政框架之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9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10 吴飞;;试论媒介与政治权力的共生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丽;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人物比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元晖;中国教育学七十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2 李涛;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2期
3 操太圣,卢乃桂;论教师专业性的提升[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4 姜智,韩红升,赵会可;中国教育史研究十五年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2期
5 田正平,肖朗;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6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7 王晓莉;卢乃桂;;期望中的教师专业性: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2期
8 徐中仁;困境中的探索:中国教育史学元研究管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04期
2 王鹏炜;;以教师的职业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人力资源的视角[J];当代教师教育;2010年02期
3 李强;;大力开展创建学习活动 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J];吉林教育;2011年Z2期
4 王瑞;;自主发展: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甘肃教育;2008年12期
5 赵敏;刘胜男;;传统文化在教师评价中的现实表征及超越[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6 秦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代教师评价理念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7 ;玉溪:抓教师队伍建设 巩固提高“两基”[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0年10期
8 杜小明;;青海藏区教师培训的政策实施[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陈瑞生;;论校长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04期
10 江世勇;孔令翠;;教师文化重塑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灾后教育重建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导向思考[J];教育探索;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东;;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民办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连榕;王惠卿;陈晶晶;郑婷芳;;教师职业高原的量表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CTF050102——254调整后的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刘光余;;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沈潘艳;;从传统节日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郭兰;傅安洲;霍绍周;;做人·明事·养性——中国传统文化中保持身心和谐的智慧和思想[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浩明;;校长持续性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研究[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9 郑万发;;人才战略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10 胡鹤毅;;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引内发”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顾晓萍;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获肯定[N];石家庄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龚正刚;教师队伍建设是立校之本[N];甘肃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周琳;教师队伍建设亮点纷呈[N];经济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尹晓华 实习生 宋姣;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斐然[N];四川日报;2004年
5 龙彦邋张著昶;德江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N];铜仁日报;2008年
6 记者 翟艳萍;教师队伍建设向高素质迈进[N];蚌埠日报;2009年
7 记者 蔡继乐 张圣华 俞路石;合肥多举措推进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 裴伟;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他们在行动[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记者 褚艳;我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10 黄志武 记者 强国峰;子长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N];延安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书业;变革的趋向:转型期的学校文化生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岳亚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一俊;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静;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伟;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袁志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同伴互助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刘静焱;“自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廖媛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园园;教师博客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虹;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海云;新课改背景下“两极教师双发展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43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4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