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依恋关系对幼儿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母婴依恋关系对幼儿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母-婴依恋 安全型 不安全型 幼儿期 认知发展 行为问题
【摘要】:目的探讨母-婴依恋关系对幼儿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影响作用。方法对160例12~18个月婴儿采用"陌生情境法"进行母-婴依恋类型的测评,并在幼儿期进行随访:采用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第二版测评幼儿的认知发育水平;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2~3岁)调查幼儿的行为问题。结果完成随访的幼儿共计118例,其中: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幼儿期的MDI(智力发育指数)水平为102.9±12.6;不安全型为97.5±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P0.05)。不安全依恋类型中,回避型的MDI水平为99.7±16.5,与安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抗型的MDI水平为95.1±13.9,明显低于安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回避型和反抗型之间的MD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安全型依恋婴儿在幼儿期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0%,不安全型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5)。结论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为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展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可能性;不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可能导致幼儿期的认知损害和更多的行为问题。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学系;
【关键词】: 母-婴依恋 安全型 不安全型 幼儿期 认知发展 行为问题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81102137)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母-婴依恋(infant-mother attachment)特指婴儿与其母亲之间形成的特殊和强烈的情感联结。依恋理论认为[1],不同类型的依恋关系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驱动着儿童社会性情感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儿童认知和行为等的发展。国外关于依恋对儿童认知和行为发展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灵,吴立云,姚凯南;2~3岁幼儿行为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制定[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6期
2 丁艳华;王争艳;李惠蓉;迟兆艳;徐秀;;上海62例婴幼儿依恋类型及相关心理发育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2期
3 丁艳华;徐秀;王争艳;李慧蓉;王卫平;;影响母婴依恋关系的家庭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9期
4 胡平,孟昭兰;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分析及判别函数的建立[J];心理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同归;;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概述——兼评胡平等《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及判别函数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林崇德;陈英和;;中国发展心理学30年的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金海菊;;丽水市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2期
4 魏煌忠;曾玉云;徐美好;刘华;张建端;张静;;深圳市某街道2~6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4期
5 丁艳华;王争艳;李惠蓉;迟兆艳;徐秀;;上海62例婴幼儿依恋类型及相关心理发育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2期
6 赵云静;王岳平;麻宏伟;郗春艳;;特殊语言损害患儿行为问题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2期
7 王海宁;章煜;朱峥嵘;;运用气质特征早期干预学龄前儿童行为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1期
8 王惠珊;张建端;黄小娜;刘国艳;连光利;石淑华;;中国城市幼儿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标准化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3期
9 孟群;静进;;儿童气质特征对亲子依恋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1期
10 郝频;黄秋双;邹芝梅;;游泳与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玉芳;陈小异;;突发群体事件的社会认知-情绪-行为关系模型探索[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金海菊;;丽水市区2-3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刘国艳;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张建端;《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修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刘凌;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发展及其与母婴依恋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丁艳华;母婴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幼儿期认知和行为发展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恒琪;深圳婴幼儿保健会所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马玲;熟悉环境下幼儿对抚养者依恋行为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凤莲;关于儿童依恋的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东红;成人依恋的一般表征与特殊关系表征及与情绪调节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洪佩佩;2-4岁幼儿依恋问卷的编制和依恋安全性的测量[D];浙江大学;2008年
6 安瑞;2~3岁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心理环境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唐玲;青少年依恋量表的编制及留守初中生依恋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吕秋芬;0-3岁农村幼儿母亲育儿素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李娜;成人依恋、嫉妒和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欢;少子化时代中美家长育儿态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立云,姚凯南;2—3岁小儿行为检查表(CBCL)的修订[J];中华儿童保健;1993年02期
2 黄红,张劲松,沈理笑,薛敏波,盛晓阳,吴虹;气质特点与婴幼儿发育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2期
3 钟鑫琪;静进;;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1期
4 丁艳华;王争艳;李惠蓉;迟兆艳;徐秀;;上海62例婴幼儿依恋类型及相关心理发育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2期
5 ;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独生子女精神卫生问题的调查,防治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J];上海精神医学;1992年01期
6 黎凤环,鞠红霞;提高儿童早期依恋的质量 促进儿童社会性健康发展[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吴放,邹泓;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中文版的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2期
8 梁兰芝,陈会昌,陈欣银;两岁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类型[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9 胡平,孟昭兰;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分析及判别函数的建立[J];心理学报;2003年02期
10 许积德;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受到重视[J];中华儿科杂志;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蜀萍;从认知发展的观点来看自我意识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年03期
2 尹忠泽;;论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郭力平;许冰灵;;幼儿对于图画作者情绪状态与其作品间关系的认知[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4 曹光前;;关于同伴合作类型对儿童认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S1期
5 李文权;;双语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王文忠,,方富熹,方格;儿童逻辑关系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5年01期
7 王文忠;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研究的一种新趋势[J];心理学动态;1995年01期
8 刘金山;;刍议学习及认知发展的性别差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9 王立菲;郭成;;独生子女心理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10 苟娜;;双语与认知发展关系研究现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标;陈英和;徐琴美;;情绪认知发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俞国良;张登印;罗晓路;林崇德;;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对其认知发展、学习动机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邹艳春;莫雷;;中国幼儿一位数大小比较的认知发展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杨洁;徐芬;任萍;张瑞平;;幼儿期汉语语音意识和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萍;李秀勋;陈会昌;;5~9岁儿童对平抛运动过程的朴素认识的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文姣;陶云;;7~12岁儿童绘画中运用表象表征策略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陈光辉;徐夫真;王益文;;认知发展的脑机制研究:问题与展望[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林晓枫;;数学认知发展准备研究——上海市区(6—7岁)儿童测量[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9 周秀章;王建华;秦金环;阴国恩;;儿童及青少年基本情绪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10 王益文;林崇德;;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整合与展望[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穆君;电视误了宝宝的事[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陈友康;卢o欤褐泄现⒄剐睦硌У南惹齕N];云南政协报;2010年
3 ;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方晓义;发展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3年
5 胥晓琦;自我意识是怎样形成的[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关谊;充分发挥出版宣传作角 促进青年心理健康发展[N];南通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朱琳 实习生 朱艳杰;你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了吗?[N];营口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蕾;5、7、9岁儿童自我面孔的认知发展特点[D];西南大学;2012年
2 刘凌;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发展及其与母婴依恋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宁;认知发展:汉字输入中信息代码加工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丁艳华;母婴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幼儿期认知和行为发展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熊哲宏;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徐浙宁;2-5岁超常儿童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培峰;迷信与宗教信仰的认知与脑机制探索[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秋玲;儿童对权威关系的认知发展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威;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3 秦秀娟;文化及其进化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与影响[D];山西大学;2006年
4 李莉莉;发生认识论之整合与形式化[D];吉林大学;2007年
5 冯桃;幼儿对心理健康相关概念认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向远辉;中小学生控制变量能力发展的案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焦武萍;幼儿空间认知发展中感觉运动智能和概念智能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高艳霞;儿童抑制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蕾;动态测验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认知改变和学业促进[D];宁夏大学;2013年
10 郭晗;现代儿童认知发展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57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57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