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7-07-25 14:59

  本文关键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信息化 数字鸿沟 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 城乡差别


【摘要】:我国教育信息化走的是一条重效率轻公平、重城市轻农村、重锦上添花轻均衡发展的道路,造成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最终制约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进步。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存在两大迷思:信息技术变革教育迷思和建构主义理论迷思。前者导致"技术崇拜症",后者导致"模式崇拜症"。事实上,信息技术主要对学校外的非正式学习有重大作用,而对变革学校内的教育教学形式、内容,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作用有限。仅仅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并不足以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根本问题。我国教育信息化应该贯彻均衡优先、视频优先和开放共享优先的"三优先原则",把教育信息化的重心放到农村去,分三个阶段实现全社会教育信息化目标。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数字鸿沟 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 城乡差别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与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相似,在“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的指引下,我国教育信息化走的是一条重效率轻公平、重城市轻农村、重锦上添花轻均衡发展的道路。在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里的重点中小学,大家竞相攀比不断更新自己的电脑和网络设备,争先恐后向世界先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海东;远程教育"无显著差异现象"研究评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邢红军;;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3 杨焕敏;李新颖;何树娟;;我国“数字鸿沟”研究述评[J];情报探索;2010年06期

4 王学宾,郑晓乐;中国数字鸿沟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4年12期

5 陈家刚;张静然;;认知学徒制、技术与第二次教育革命——美国西北大学Allan Collins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4期

6 刘兴红;;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对城乡教育数字鸿沟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4期

7 余胜泉;;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7期

8 李葆萍;;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衡性研究——基于2001-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3期

9 王竹立;;技术与学习关系新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俊;;“农远工程”建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李康耀;;新课标视阈下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刍议——由三堂小学课引发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冯湖;张璇;;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政策治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曾祥翊;;从国际学者对话透视教育技术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5 彭培欣;;中国大陆与香港地理教科书知识结构的比较及反思——以人教版与港版的“工业区位因素”为例[J];地理教学;2012年02期

6 邓崧,彭艳;我国电子政务的和谐发展模式及问题研究[J];电子政务;2005年12期

7 蒋占卿;;谈公安教育训练信息化建设[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张士森;;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再审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10期

9 姜召;李炳煌;;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农村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3期

10 薛庆文;;数字时代的知识和能力需求与教师教育变革探究——基于美国“面向21世纪能力合作”组织报告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思祁;数字鸿沟形成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胡加圣;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晶双;信息技术环境下认知学徒制教学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建玲;校园网:教师成长的一片绿洲[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小丽;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康立;展品设计与观众学习的关系:一个关于非正式环境中学习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冬冬;基于视频课例的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邵春艳;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认知学徒制视野[D];江南大学;2011年

7 滕亚薇;认知学徒制理论在网络学习中的策略设计和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郝俊杰;传播学视域下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申瑞;虚拟实践与生产方式变革[D];苏州大学;2011年

10 陈占炜;数字图书馆中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借鉴美国经验 加快我国信息化进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4 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5 高丹;跨越东西部数字鸿沟的策略[J];图书与情报;2001年04期

6 张丹;俄罗斯填补“数字鸿沟”[J];传媒;2002年12期

7 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8 熊才平;“知识沟”理论发展新动向及其演变链系统模型——探寻缩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差异的理论依据[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崔学军;企业警惕跌入“数字鸿沟”[J];化工管理;2001年03期

10 张启人;新经济与“数字鸿沟”[J];广东经济;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潇;我国区域数字鸿沟影响因素测度及政策建议[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娜;;试论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产生的双重影响[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4期

2 吕瑶 ,吕森林;谁在填平“数字鸿沟”[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20期

3 黄炜;;从教育公平看农村教育信息化[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07期

4 赵君香;;消除城乡数字鸿沟的有益探索——教育信息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年11期

5 陈联;芦丽君;;论教育信息化下的教育公平[J];经济师;2006年02期

6 王辉;;“5.12地震”后灾区教育信息化援建内容及作用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07期

7 石利萍;;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年S5期

8 何克抗;;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9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课题组;;教育信息均等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10 ;2010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宣言[J];山西电教;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丘利进;;浅论教育公平与民办教育[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肖明华;冶进海;;民办学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谐作用[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肖明华;冶进海;;民办学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谐作用[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4 杨璐情;;教育公平是一种力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5 张彤华;;教育公平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权力;;农村的教育贫困与实现教育公平[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贤勇;;实现教育公平 构建和谐农村[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8 马欣;;促进教育公平与建设和谐社会[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冯星灿;;试论高考“非考试竞争”与教育公平[A];探索与创新——《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9年

10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赖红英 《广东教育》记者 王蕾 潘孟良 陈开斌;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美琪;解读教育的“数字鸿沟”[N];科技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瑜琨 余冠仕 河北省沧县旧州镇中学 左海军;让“数字鸿沟”浅些再浅些[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中共城固县委书记 王永现 城固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双耀;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全力以赴实现教育强县目标[N];汉中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莉 刘倩茹;连通世界 开阔眼界[N];西藏日报(汉);2011年

6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徐晓兰;三网融合带来教育信息化全新的发展空间[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关注教育公平[N];大连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胡洪月;教育公平[N];河北农民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马小丽;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和谐发展[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周兆军;期待教改新局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瑜;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蒋云芳;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李淼;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9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润洲;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任荣;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慧兰;陕西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施盛威;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教育公平[D];苏州大学;2007年

6 焦红艳;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叶纪林;试论教育公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伟;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苏颖怡;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71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71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5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