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中学生抗逆力的测量与团体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14:45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抗逆力的测量与团体干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抗逆力 结构模型 测量 团体干预 中学生


【摘要】:本研究在对抗逆力(Resilience)的本质及其测量研究的背景与现状进行综述回顾的基础上,从个性心理特征角度,提出创新的抗逆力定义,并围绕该定义开展了三项子研究: 研究一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研究提出的抗逆力结构模型假设进行探究和检验,编制了《中学生抗逆力水平测量量表》。 研究二使用该问卷对663名被试进行测验,就目前中学生的抗逆力水平现状开展分析,并基于性别、年龄等变量检验不同被试分组之间的抗逆力水平差异。此外,使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其中89名被试进行测验,,探索个体抗逆力与16种人格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研究三从抗逆力的结构模型出发,以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剧为主导,综合以往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团体辅导方法,设计了针对低抗逆力中学生群体的系统化团体干预模式,通过设置抗逆力团体干预组、普通团体活动组和无干预控制组的前后测实验设计,检验团体干预过程的有效性。 研究的具体结论如下: (1)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的抗逆力结构模型包含认知评价、行为动力、人格特征和社会环境四个维度,《中学生抗逆力水平测验问卷》在总量表和各因素分量表上均拥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2)大部分中学生具有中等程度的抗逆力水平;性别、学校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少数民族、父母教育程度等变量各水平上的抗逆力测量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个体对家庭经济状况主观评价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学生的抗逆力水平呈现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的总趋势,年龄×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3)抗逆力水平与16种人格因素的部分人格因素呈显著相关关系,与稳定性(C)、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自律性(Q3)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忧虑性(O)、紧张性(Q4)存在显著负相关。 (4)研究设计的团体抗逆力干预方法有效提升了被试的抗逆力水平,在抗逆力的认知评价、行为动力和社会环境因素上尤其表现出较好的干预有效性,与普通团体活动和无干预控制组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抗逆力 结构模型 测量 团体干预 中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5.5;G4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抗逆力研究文献综述11-20
  • 1.1 抗逆力及其定义11-12
  • 1.2 抗逆力研究的历史回顾12-20
  • 1.2.1 抗逆力概念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心理学背景12-13
  • 1.2.2 抗逆力本质及抗逆力模型研究的历史回顾13-16
  • 1.2.3 抗逆力评估与测量研究的历史回顾16-19
  • 1.2.4 抗逆力培养与干预研究的历史回顾19-20
  • 2.研究一:《中学生抗逆力水平测试问卷》的编制20-37
  • 2.1 引言20-25
  • 2.1.1 本研究提出的抗逆力(Resilience)定义及其模型建构观点20-21
  • 2.1.2 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认知行为模型及其在个体受挫情境中的运用21-23
  • 2.1.3 个体抗逆力结构模型的初步构建与假设23-25
  • 2.2 初始问卷编制的访谈与基本维度确定25-26
  • 2.3 初始问卷的施测、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26-33
  • 2.3.1 被试、工具与方法26
  • 2.3.2 结果26-33
  • 2.3.2.1 初始问卷测验数据的项目描述统计26-27
  • 2.3.2.2 基于项目分析的项目取舍决断27-29
  • 2.3.2.3 初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29-31
  • 2.3.2.4 讨论31-32
  • 2.3.2.5 修订问卷的信度分析32-33
  • 2.4 修订后问卷的大样本施测、验证性因素分析与信度分析33-36
  • 2.4.1 被试、工具与方法33
  • 2.4.2 结果33-36
  • 2.4.2.1 修订后问卷测验数据的项目描述统计33-34
  • 2.4.2.2 修订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与重测信度34-35
  • 2.4.2.3 问卷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35-36
  • 2.4.2.4 讨论36
  • 2.5 结论36-37
  • 3.研究二:中学生抗逆力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37-56
  • 3.1 引言37-39
  • 3.2 方法39-41
  • 3.2.1 被试39-40
  • 3.2.2 工具40-41
  • 3.2.3 程序41
  • 3.3 结果41-48
  • 3.3.1 中学生抗逆力水平现状41-42
  • 3.3.2 性别、学校类型及年级变量上的中学生抗逆力水平比较42-44
  • 3.3.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抗逆力水平比较44-45
  • 3.3.4 中学生主观家庭经济状况评估与抗逆力水平的关系45
  • 3.3.5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中学生抗逆力水平的关系45-47
  • 3.3.6 中学生16PF人格因素与抗逆力水平、抗逆力因素的关系47-48
  • 3.4 讨论48-55
  • 3.4.1 中学生抗逆力水平现状分析48-49
  • 3.4.2 性别、学校类型及年级变量上的中学生抗逆力水平特征分析49-51
  • 3.4.3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抗逆力水平比较分析51
  • 3.4.4 中学生主观家庭经济状况评估与抗逆力水平的关系分析51-52
  • 3.4.5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中学生抗逆力水平的关系分析52-53
  • 3.4.6 中学生 16PF 人格因素与抗逆力水平、抗逆力因素的关系53-55
  • 3.5 结论55-56
  • 4.研究三:中学生抗逆力的团体干预研究56-67
  • 4.1 引言56-59
  • 4.1.1 儿童与青少年抗逆力培养干预研究的回顾56-57
  • 4.1.2 本研究的中学生抗逆力团体干预方法及其理论基础57-59
  • 4.2 方法59-63
  • 4.2.1 被试59
  • 4.2.2 工具59-60
  • 4.2.3 程序60-63
  • 4.2.3.1 抗逆力干预组的团体干预方法60-62
  • 4.2.3.2 普通团体活动组的活动组织62-63
  • 4.2.3.3 研究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63
  • 4.3 结果63-66
  • 4.4 讨论66
  • 4.5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3
  • 中文文献67-69
  • 中文著作(译著)69-70
  • 英文文献(著作)70-73
  • 附录73-94
  • 附录一:《中学生抗逆力水平测试问卷》初始问卷73-78
  • 附录二:《中学生抗逆力水平测试问卷》修订问卷78-82
  • 附录三:《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问卷》82-94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梦楠;武警新兵心理弹性与适应不良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71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71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0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