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16:19

  本文关键词: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韩国 公民 道德教育


【摘要】:近些年,随着对公民道德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韩国良好的社会公德状况使得韩国公民道德教育工作引起广大学者的讨论与关注。笔者通过对韩国相关公民道德教育的最新资料和调研信息的学习与分析,结合对韩国公民道德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对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特点、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朝鲜半岛自古以来沿袭了我国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韩国的公民道德教育更是以我国的传统儒家思想为其理论基础,中韩两国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等有着诸多相似性。因此,通过对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具体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是本文研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本文的正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文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等。另外,此部分还着重界定了有关公民道德教育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概念等。 第二部分: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介绍韩国公民道德教育在基本内容上的不同侧重点。 第三部分: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特点与方法。主要介绍韩国公民道德教育在内容、属性、体系上体现出的不同特点,以及在推行公民道德教育时实施的基本方法。 第四部分: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成效。主要从经济与社会公德情况来反衬出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之处。 第五部分:韩国公民道德教育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主要从我国现阶段公民道德教育遇到的问题出发,针对问题结合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优势和特点探索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 公民 道德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731.26;B82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一、 研究背景10
  • 二、 研究目的10-11
  • 三、 研究意义11-12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2-13
  • 一、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12-13
  • 二、 韩国学者的研究现状13
  • 第三节 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13-14
  • 一、 研究思路13-14
  • 二、 研究方法14
  • 第四节 基本概念解释14-18
  • 一、 公民的基本概念及历史演变14-16
  • 二、 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涵义16-18
  • 第二章 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18-24
  • 第一节 民族认同教育18-19
  • 第二节 爱国主义教育19-20
  • 第三节 责任感的培育20
  • 第四节 社会互助教育20-21
  • 第五节 正直品质的培育21-22
  • 第六节 奉献精神的培育22-24
  • 第三章 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特点与方法24-28
  • 第一节 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特点24-26
  • 一、 珍视传统,坚持开放性24
  • 二、 与时俱进,突出民族性24-25
  • 三、 齐抓共管,倡导综合性25-26
  • 第二节 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26-28
  • 一、 灌输式公民道德教育方法26
  • 二、 实践渗透式的公民道德教育方法26-28
  • 第四章 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成效28-30
  • 第一节 促进韩国经济腾飞28
  • 第二节 维护韩国社会公德状况的良好28-30
  • 第五章 韩国公民道德教育对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30-35
  • 第一节 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0-32
  • 一、 我国公民道德教育面临的现状30
  • 二、 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30-32
  • 第二节 韩国公民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32-35
  • 一、 明确道德教育的方向32
  • 二、 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32-33
  • 三、 注重文化间的的相互融合33-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玉敏,张雅光,赵艳芹;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借鉴[J];伦理学研究;2003年06期

2 吴威威;近年来国内关于公民道德的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5年03期

3 刘梅;公民的本质精神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建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赵常胜;;腐败要惩治,公民道德教育也应加强——剧本《升官有方》创作体会[J];电影文学;2002年11期

5 谭维克;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J];道德与文明;1985年04期

6 陈进华;;中韩未成年人公民道德教育比较[J];伦理学研究;2008年03期

7 陈勇;全球性与民族性:21世纪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视界和维度[J];道德与文明;2000年05期

8 林群,许桂清;美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现实思考[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温彦娇;;试析《道德经》与我国公民道德教育[J];大众文艺;2010年07期

10 兴元;;诚信是成功的法宝[J];老人天地;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沧区委党校课题组;刘青;;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公民道德教育问题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任浩明;;入世后广西公民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锋;;公民道德教育:高中德育新视窗[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4 寇东亮;;道德资源供给与公民道德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善文;;加强基本道德教育 规范学生日常行为[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6 秦红岭;;从奥林匹克主义中挖掘公民道德教育的精神资源[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张巍;;大学生责任教育——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8 陈大垣;余金龙;;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教育[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9 周庆基;;音乐教学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汪建明;杨金安;;养天地正气 塑健康人格——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永明;一三三团公民道德教育注重抓基层[N];兵团日报(汉);2003年

2 新矿集团小红沟煤矿 张爱军;煤矿企业如何加强公民道德教育[N];新疆科技报(汉);2004年

3 郭莉莉 阎立波 卢长庚;公民道德教育核心内容谈析[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刘同毅;迅速掀起公民道德教育活动高潮[N];云南日报;2002年

5 陈平川;公民道德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N];珠海特区报;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从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抓起[N];广西日报;2002年

7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重视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人群[N];人民日报;2001年

8 张光杰;洛宁公民道德教育深入人心[N];河南日报;2003年

9 记者 何琳娣;鼓励创新 倡导守信[N];吉林日报;2004年

10 杨莉;一○一团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内容多形式新[N];兵团日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亚夫;日本的军国民教育(1868—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魏韶华;“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D];复旦大学;2003年

3 陈清茹;光绪二十九年(1903)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魏家文;民族国家意识与现代乡土小说[D];武汉大学;2005年

5 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8年

6 王玉强;近世日本朱子学的确立[D];吉林大学;2009年

7 任慧群;个体精神之“诚”与鲁迅的“中国的人生”[D];南开大学;2009年

8 沈洁;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和谐家庭建设[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冰清;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2 刘宗泉;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实践反思[D];西南大学;2010年

3 熊欧丽;俄罗斯公民道德教育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郑琦;高校师范生公民道德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宫珂;当代中西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丽娜;人的现代化与当代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祁帅;高中《文化生活》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黄立顺;中英公民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李丽娟;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吕雯;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2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72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a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