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移动学习:研究、实践和挑战

发布时间:2017-07-27 02:02

  本文关键词:移动学习:研究、实践和挑战


  更多相关文章: 移动技术 非正式学习 评价 一对一教室 个性化 所有权


【摘要】:过去十年,移动学习已经从小规模研究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全国性和国际性项目。然而,这个领域仍然缺乏比较研究和对实施大规模移动学习的研究。移动学习的种种形式可以看做是从"正式学习"(在固定地点,比如有教师管理的教室,使用移动设备的学习)到"非正式学习"(使用具有高度移动性的学习应用软件、由学习者自己控制的学习)的连续。近年来,研究的焦点是"无缝学习",旨在支持跨越不同环境、使用不同设备学习的连续性,比如把课堂学习和由学校组织到博物馆的参观学习联系起来。影响移动学习成效的因素包括:技术的可获得性、机构的支持、互联网连接、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和学习者对技术的拥有等。移动学习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提高移动技术的可用性、设计适合于个人移动技术设备的非正式学习形式、评价户外和跨越不同地点的学习。
【作者单位】: 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IEEE学习技术汇刊》;汕头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移动技术 非正式学习 评价 一对一教室 个性化 所有权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移动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移动学习原来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大规模的全国性和国际性移动学习项目,比如由欧洲委员会提供资金的MOBIlearn项目和m-Learning项目、越来越多的商业性质的服务项目以及很多由各机构自主的项目。但是,大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珍珍;;社会性软件在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祁玉娟;;中小学教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3 谭建华;考试与测定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慎建波;;传统教案模式改革之我见[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年06期

5 宋权华;于勇;廖守琴;;长尾理论下的非正式学习方式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2期

6 王珏;吕迎蔚;费颖;;Web2.0环境下社会性交互在非正式学习中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18期

7 邰茹;;移动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0年35期

8 周栋媚;;非正式学习视角下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存在的问题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年08期

9 廖守琴;宋权华;;网络非正式学习的内涵及要素分析——从长尾理论的角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17期

10 史先红;;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水兵;;小原国芳的教师修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曹彬;;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评语”评价[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刘立新;;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评价的研究与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卢家楣;樊琪;袁军;卢盛华;贺雯;刘伟;;对学生情感分类及其评价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峗;王伟;佐斌;;大学生对心理学态度的调查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永雯;;如何科学地解释学生测评分[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荣丽;;浅谈新课改下的个性教育与人性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8 张大均;陈丽;;青少年强迫症状的发展特点及其认知归因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段太勇;任建华;;论现代学校产权制度[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何际平;;教育创新必须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马彩芳;给个性化感悟一些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美国杨百翰大学 P. Clint Rogers Stephen W. Liddle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韩锡斌;移动教育为偏远地区信息化带来希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3 高铁军;现代教育的方向:个性化[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4 刘从华;个性化习题的设计与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湖南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张漾滨;教案个性化建设不容忽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刘媛媛;新式“评语”:充满人情味和个性化[N];黄石日报;2007年

7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教育局 张建坤;教案还是个性化的好[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曹培红;网络教育,个性化将成为主流[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梁育华;“非正式”:学校管理概念的另一扇门[N];天津教育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宋全政;让学校张扬“个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张浩;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文;教育产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霄兵;受教育权主体范式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黎明;校本课程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范姣;二战后美国课程改革的整体特征及其带来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隋耀伟;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及应对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香勇;个性化教学设计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苗晨;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RT)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淑猛;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蒋胜利;XML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彭阳红;知识的个性化与教育学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郝中超;对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价值的分析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杰;教育技术在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中的作用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9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79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3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