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课堂时间:教育行为与知识发生的时间性反思
本文关键词:两种课堂时间:教育行为与知识发生的时间性反思
【摘要】:师生在课堂上不一致的时间经验,也就是共时性时间与历时性时间之间的差别,理论上来源于20世纪科学和哲学所发现的数学化与非数学化两种时间的对立。现实中,知识的共时性及教育行为的标准化与知识的历时性及教育行为的非预期性必须得到调和,并且这个责任只能由教师来担当。教师必须设法进入学生的历时性课堂经验之中,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意外反应进行"再参与",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改进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课堂时间 历时性 共时性 知识发生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在进入学校体制之后,人类的教育行为被纳入“课堂”这一固定时空之下。长期以来,课堂被认为是教师与学生“共享”的同一个时空,这一点似乎从未遭受怀疑。但是,放下空间问题不谈,20世纪关于时间的思考,迫使我们对课堂时间的一致性提出质疑。本文试图揭示师生在课堂时间经验上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5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红;;教育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切[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年02期
2 张兰鹏;;应重视对教师过激行为的教育与预防[J];吉林教育;2009年19期
3 郭爱芳;;惩罚需要艺术——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意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4 舒志定;;言说与不可言说之间——对教师行为转型的一种分析[J];师资培训研究;2003年01期
5 王卫东;;新课改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地位与行为的再审视[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6 曹玉玲;渠继生;;教育受众自主化教育行为的塑造[J];教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7 杨必武;;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命运的影响[J];新课程(教师);2009年11期
8 李映河;;科学的教育行为根植于前瞻的教育理念[J];教育革新;2009年12期
9 袁寅生,邢初新,孙宁;教育方式散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05期
10 何杨勇;为教育理念的合理性辩护[J];教师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允康;;论发掘和塑造“认知活性体系”的教学[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陈克瑜;;教育的人性化与人性化的教育——对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关系的哲学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喻斌;;民办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卓名汉;;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罗才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和谐的教师服务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6 侯兆贤;寇祥明;;老师,何妨戴上“变色眼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7 侯兆贤;寇祥明;;老师,何妨戴上“变色眼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8 樊金献;;试论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创新[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颖;魏宏纯;;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及教育现状调研报告[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10 陈桂生;;“教育史学”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延中;特级老师,你的课堂时间不“特”[N];中国教师报;2004年
2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高级中学校长助理 张建坤;有多少教育行为经得起追问[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毕全忠;给学生充分提问的机会[N];人民日报;2009年
4 华跃;淮安:开展“三项活动”推进教育内涵发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5 邱广欣;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N];中国教师报;2006年
6 游宇明;每天给学生一张笑脸[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山东省安丘市职工子弟学校校长 赵玉升;疏堵结合才能标本兼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李和明;思辨“教育”与“办学”[N];天津教育报;2008年
9 记者 李伦娥;湖南益阳:“背水一战”整治教育歪风[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蒋建华;让社会舆论成为教育发展的精神动力[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2 张香兰;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儒国;教学理论应用的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林琼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育信念、教育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新;教师教育信念特点与完善[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易鑫;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认知与行为选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绮彦;儒学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玉;在快乐中学习和创造[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申群英;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教师的视角[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先宏斌;从惩罚到强化的学理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糜海波;我国教育伦理建设之应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陆红霞;教育伦理价值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57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57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