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主体间性教学内容呈现媒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23:28
本文关键词:师生主体间性教学内容呈现媒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师生主体间性 教学实践合理性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关系,其关系的具体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和效果。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得知,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主体间的指导学习活动,表现为“教师——教学内容呈现媒介——学生”这种三维架构。教学内容呈现媒介直接作用于教育内容的呈现以及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对话,因而教学内容呈现媒介是师生主体间关系展开的凭借,其发挥作用遵循并生成教学实践合理性,同时其更是师生主体性提升的现实依托和具体体现。接着本研究再从历史的角度来对教学内容呈现媒介进行一定的梳理,借用知识考古学和媒介分析的方法,得知师生主体间性状态呈现明显的分化状态即出现具体意义上的师生主体间性不断弱化而普遍意义上的师生主体间性不断得到凸显。这样从一个侧面描述和反映了教学实践活动的发展,比较具体地勾勒出了师生主体间关系的轮廓,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师生主体间性理论的历史和现实发展状态,进而反观教学实践活动、师生关系以及促进学生发展。具体来说,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分析了本研究的问题缘起,对基本概念进行了描述,剖析了研究现状及生长点,简要说明了研究方法及本研究的逻辑体系。 第二部分,简要分析了教学内容呈现媒介与教学实践合理性、师生主体间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为教学内容呈现媒介的历史考察确立了分析框架和逻辑主线。 第三部分,对教学内容呈现媒介进行了简洁的历史形态考察,主要从口语、书写文字、印刷书、黑板及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网络五个大的发展阶段,从而勾画出了师生主体间性状态的历史。 第四部分,基于师生主体间性状态的历史,考察师生主体间实践遭遇教学内容呈现媒介。先进一步论述了教学内容呈现媒介的逻辑位置,凸显人的位置;接着分析了教学内容呈现媒介的自在与人为,对应的就是师生的受动与主动;最后对现阶段的师生遭遇数字化时代(网络时代)的境遇给予关注,目的是反观当下的师生主体间性状态。 第五部分,结论。在教学内容呈现媒介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概括了教学内容呈现媒介与教学实践合理性、师生主体间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教师在当下应该具有的态度和学校教育应该具有的地位。 总之,教学内容呈现媒介并非生而为之,而是被选择的过程和结果,并且朝着集成性、综合性、人性化的趋势发展,这实质是人主体性的体现,表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即创新教学内容呈现媒介、选择并灵活使用教学内容呈现媒介以遵循并生成教学实践合理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但随着电子时代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师生主体间性呈现明显的分化状态即出现具体意义上的师生主体间性不断弱化而普遍意义上的师生主体间性不断得到凸显的趋势。这样就给现在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学校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是基础的一部分,学校教育教学在于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具体的师生主体间性来说,教师要积极应对这一弱化的事实,积极发挥其主体性和主导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立足于师生的身体与语言,借助现代传媒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师生主体间性状态促进学生主体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的提升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师生主体间性 教学实践合理性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5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0
- 第1章 绪论10-26
- 1.1 选题缘由10-12
- 1.1.1 理论需要10-11
- 1.1.2 拓展对教学中师生主体间性的理解11
- 1.1.3 提高对教学内容呈现媒介选择的自主性11
- 1.1.4 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11-12
- 1.2 基本概念描述12-16
- 1.2.1 师生主体间性12-13
- 1.2.2 教学实践合理性13-14
- 1.2.3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14-16
- 1.3 研究现状及生长点16-22
- 1.3.1 主体间性研究16-18
- 1.3.2 师生主体间性研究18-21
- 1.3.3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研究作为新的生长点21-22
- 1.4 本文研究方法22-23
- 1.5 逻辑体系说明23-26
- 第2章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师生主体间实践中介26-32
- 2.1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研究26-27
- 2.2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与师生主体间27-29
- 2.3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与教学实践合理性29-30
- 2.4 师生主体间性与教学实践合理性30-32
- 第3章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历史形态考察32-50
- 3.1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历史形态之一——口语33-35
- 3.1.1 口语之前——身体作为媒介33-34
- 3.1.2 口耳相传——口语作为主要媒介34-35
- 3.2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历史形态之二——书写文字35-38
- 3.3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历史形态之三——印刷书38-41
- 3.4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历史形态之四——黑板及多媒体教学系统41-45
- 3.4.1 黑板41-42
- 3.4.2 多媒体教学系统42-45
- 3.5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历史形态之五——网络45-50
- 第4章 忆古思今:师生主体间实践中的受动与主动50-58
- 4.1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的逻辑地位50-51
- 4.2 教学内容呈现媒介的自在与人为51-54
- 4.2.1 受动:教学受制于教学内容呈现媒介51-52
- 4.2.2 主动:教师对教学内容呈现媒介的选择52-54
- 4.2.3 主动:学生对教学内容呈现媒介的利用54
- 4.3 师生主体间性状态境况:教师遭遇数字化时代54-58
-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郝文武;教育: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新概念[J];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3 郝文武;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冯建军;尚致远;;走向类主体——当代社会人的转型与教育变革[J];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刘晓英;马克思和本世纪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述介[J];理论探讨;1998年04期
6 冯建军;个人主体教育的反思与类主体教育的建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冯建军;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马丽华;;澳大利亚的空中学校[J];世界教育信息;2003年12期
9 铁省林;西方哲学中主体性问题的历史嬗变[J];齐鲁学刊;2003年02期
10 郝文武;;吾爱真理 吾更爱吾师[J];当代教师教育;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686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86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