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国内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模型 研究综述
【摘要】:技术接受模型是解释和预测人们对信息技术接受程度的基础理论,其后续研究不断加以验证和扩充,形成完备而操作性强的实用模型,文章介绍经典TAM模型和UTAUT两个模型.国内的大部分学者在作实证研究的时候一般会采用一个简约的技术接受模型,根据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加入变量,使模型扩展.对不同研究领域的变量、数据采样和数据分析方法作比较分析,并作简要总结.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 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模型 研究综述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GL1108) 赣南师范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计算机自发明以来,一开始运用于国防军事和科学运算,后来才运用到人们生活当中,而到现在计算机已经家喻户晓.围绕着计算机出现的信息技术现已成为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为支持生产力发展而研发的信息技术,只有被接受、使用以及持续使用,它们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林;徐博艺;;B2B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接受模型及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2 刘渊;魏芳芳;邓红军;;用户使用视角的政府门户网站效用及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3 邓朝华;鲁耀斌;张金隆;;基于TAM和网络外部性的移动服务使用行为研究[J];管理学报;2007年02期
4 高峰;;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的采纳和使用——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5 蔡志坚;;农村信息化背景下农户技术接受模型及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1期
6 谢滨;林轶君;郭迅华;;手机银行用户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3期
7 高婷;周澍民;;读者采纳手机图书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年09期
8 陆敬筠;仲伟俊;朱晓峰;;电子政务服务公众参与模型及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0年08期
9 杨永清;张金隆;满青珊;慕庆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采纳研究——基于感知利益、成本和风险视角[J];情报杂志;2012年01期
10 程华,宝贡敏;网上购物意向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阁;敖山;戴建华;李忱;;手机移动支付的价值接受度模型及实证[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高锡荣;梁立芳;;影响消费者网络收费电影采用意向的因素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于坤章,宋泽;信任、TAM与网络购买行为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4 刘鲁川;孙凯;;M-Learning用户接受机理:基于TAM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5 丁学君;;BtoC模式下移动商务用户接受行为研究[J];电子商务;2010年09期
6 刘鲁川;孙凯;;移动出版服务受众采纳的行为模式——基于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1年06期
7 詹川;;国内移动商务研究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04期
8 林向义;罗洪云;尹志红;;企业集成创新中知识整合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8期
9 王立华;苗婷;;农民对电子政务服务的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省西安市农民的调查数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6期
10 耿波;;基于TAM的网络购物意向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2012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晓;陈拥军;;在线顾客体验理论与模型初探[A];2012中国信息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刘玉敏;李广平;;信息质量对公众使用政府门户网站影响的研究综述[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3 杜腾飞;张新;;手机银行用户采纳意向影响因素研究[A];山东计算机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支华炜;夏一;刘金培;;产品族选择价值、相容性配置与顾客忠诚[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宏霞;B2C环境下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思志;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冯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采纳—实施—评价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肖爽;基于TAM/TPB整合模型的移动广告用户使用动机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吴洁倩;平台类购物网站信任和购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胡安安;企业信息系统的组织采纳规律及其文化因素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刘家乐;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杨永清;基于感知风险的移动服务用户接受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吴亮;物联网技术服务采纳与个人隐私信息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子龙;第三代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依凌;虚拟社区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灿;银行业移动服务的消费者采纳决策模型及定价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洁;大学生基于互联网创业意愿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晶;UGC对旅游者的参与行为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宁;网购顾客感知价值驱动因素的探索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吴玉静;基于web2.0的80后白领网上购物满意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文霞;C2C模式网络购物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赵峰;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移动彩铃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蒋艳梅;消费者首次网购决策过程中参照群体的影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阳;基于顾客价值理论的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质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嘎日达;论科学研究中质与量的两种取向和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曹树金,胡岷;国外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研究进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年02期
3 李海霞;具滋亿;;韩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近况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4 黄大炜;;企业ERP适用度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乔东亮;;数字出版的读者观[J];出版科学;2011年01期
6 雷朝铨;;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相关问题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7 王文广;;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构建目标与原则探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张东华;杨慧;;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整合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1年03期
9 赵国栋,黄永中;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8期
10 茆意宏;;论手机移动阅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永彬;基于聚焦爬虫技术的教学资源搜集与自动整理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亓小涛;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焕江;基于UAIT理论的ERP系统效用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曹双喜;研究生在CNKI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过程中的选择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陶宗琮;用户满意对网络教育系统接受行为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金玉;基础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框架和分类组织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美宏;数据仓库技术在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信周;农远工程初中英语县级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构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秀娟;网络培训教育系统接受与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勤;;我国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孙美红;钱琴珍;;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Z1期
3 陈立佳;;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本与效益的相关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14期
4 章婧;;国外关于教师不当教学行为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2期
5 陈纯槿;王红;;近二十年英国教师领导研究发展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6 张红;张勇;严建雯;宋洪波;;阅读与大学生心理自助研究综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洪娟;;近年来我国道德认知发展教育理论研究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王晓霞;刘丽;;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0期
9 李玲玲;;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07年20期
10 王小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综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成因与动机实证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赵佳音;;教育是否只是作为衡量雇员生产率的筛选装置——基于我国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范丽恒;金盛华;;国外教师期望研究综述[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眉;;“人际沟通分析学”在影响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上的实证研究[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卢珂;;义务教育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十五”时期为例[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樊勤攀;;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7 黄建明;陈敬;;构建校外教育的信息化舞台[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8 谢玉林;;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环境和教师地位[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赵国安;刘兴淼;宁帆;;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研究——虚拟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郭广智;让信息技术惠及下一代[N];黄南报;2009年
2 熊建 任成琦;信息技术:助推中西部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康雅楠;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N];长治日报;2010年
4 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阳市教育局局长 李秉中;用信息技术为家长学生“减负”[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信息技术》中的课程整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6 曹全利;信息技术与信息学奥林匹克教学思考[N];莱芜日报;2010年
7 曹东;信息技术带中国教育跨越式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0年
8 记者 张林月;今年我市招60名特岗教师[N];鹤壁日报;2011年
9 电子工业出版社基础教育教材事业部 刘向永;打造信息技术[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10 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马珊;浅谈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教学模式的改革[N];云南经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广彬;教育与居民健康:我国教育的健康收益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6 孙继红;我国区域教育发展状况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婷;中国西部农村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储庆;国家、教育与地位获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勇;关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贾英;江苏省义务教育投资差异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向东;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高巍;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翠华;新疆教育差异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6 邓飞;我国受教育年限问题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新月;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涂瑞珍;上海城乡普通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及教育负担状况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刘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左莉;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9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89181.html